2023-10-12
謝富旭
「為什麼現在53元的新產(2850),比4年前38元的新產便宜!」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重要的命題。弄懂這個命題的玄機,有助於克服我們投資「成長型價值股」的迷思喔。編按:原文發表於2023/6/9,今天(2023/10/12)新產股價再度創了歷史新高。能夠不被股票當前的價格所迷惑,看穿它背後所蘊含的潛力,才能幫助我們挑選到真正優良的股票。
閱讀更多
2023-10-11
林韋伶
今周刊於週三(10/11)舉行第七屆熟齡論壇,請到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一起參與。台積電在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身體力行、大力鼓勵下,有許多退休後仍熱心於公益與志工活動者,張淑芬曾大力讚賞這些從台積電退休的員工,受過公司長年的訓練,除了在工作上極有效率,在退休後擔任志工時,也能提供不同弱勢族群高品質的陪伴與服務。
閱讀更多
2023-10-11
郭美懿
《今周刊》今(10/11)日舉辦第七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 東京 大學高齡社會綜合研究機構客座教授秋山弘子,分享在長壽社會發展趨勢下,如何因應人生百年的新時代。
閱讀更多
2023-10-04
高尾美穗
前一陣子,醫師專用的社群媒體發布電子報,裡面有篇澳洲護理師布朗妮・維爾寫的文章。她專門負責安寧緩和醫療,內容使我深受衝擊。安寧緩和醫療接觸的是臨終的人,她列出5項「人在臨死之際後悔的事」。
閱讀更多
2023-09-27
陳亭均
(今周刊1397)疫情之後,服務業需工孔急,高齡化浪潮下,台灣人口結構也逐漸老化。餐飲業巨擘王品集團,已經看到了一群不想閒著、動力十足的長輩,準備為職場注入「新血」。
閱讀更多
2023-09-15
陳弘美
「名媛」是一個境界。有錢,有名,不會自動升等成為名媛。人的起跑點是註定的,但是終點是自己決定。提升自己的材料公平地在每一個人的身邊。
閱讀更多
2023-09-14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老人越老、出生越少的趨勢卻未曾改變,面對少子化與高齡化夾殺,台灣的勞動力市場也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過去作為主力的青壯年人數逐年下滑,45歲以上中高齡族人數則持續攀升,預估2030年中高齡者將成為職場主力。但台灣的中高齡勞參率卻長期低落,65歲以上不到10%,甚至55歲以上勞參率也在6成以下,遠低於日本、韓國、新加坡。面對缺工海嘯即將來襲,台灣如何催出這群中高齡勞動力,將成為未來就業市場的重大挑戰。
閱讀更多
2023-08-28
郭美懿、林依榕整理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處理水」貯水槽預估明年滿溢,日本政府決定8/24中午12點起,開始將核廢水排入海,不只福島當地漁民擔心影響生計,也引起中港澳以及韓國嚴正抗議,並祭出禁止相關海產品輸入政策。不少台灣民眾也擔心,台灣沿海會不會受到影響,海產還能吃嗎?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國內知名的毒物科專家顏宗海表示,氚雖然不會穿透皮膚,但吃進體內恐是另一回事,民眾若有疑慮,可優先食用國內魚產品。他也呼籲食藥署與原能會等主管機關,不只要針對日本進口水產品做檢測,也應主動偵測台灣沿海捕獲的魚產品,為民眾健康把關。(原文刊載於2023/8/25,更新時間為2023/8/28)
閱讀更多
2023-08-16
盧亞屏
「終活」,是少子高齡化先驅的日本,向高齡人士積極推動的理念:人的出生無法選擇,但希望至少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安排歸路,「終活」便是對人生最後一哩路的事前準備。
閱讀更多
2023-07-27
胡肇芳、郭美懿 整理
有「桌球界金童玉女」之稱的江宏傑和福原愛,在2016年結婚後,直到2021年拋出震撼彈宣布離婚,兩人仍有官司糾紛上媒體版面。去年福原愛快閃來台後兩人鬧翻,江宏傑週四(7/27)更大動作帶著律師團隊飛到日本召開記者會,要正面對決福原愛。江宏傑在記者會一開始就先跟大家道歉,表示私人的事情讓大家擔心了,期間數度哽咽,他說「在今年的7月20號,收到日本法院的裁判結果...很感謝日本法律的裁判。」對此,福原愛也透過委託的台灣律師發出5點聲明表示,日本的法院裁定只是暫時處分,並不是最後的判決,委任的日本律師一直都有與江宏傑委任的日本律師聯繫,相關案件也都交由律師在互動,並無江宏傑所言完全無法有對接窗口等(其他因涉及兒少權益,請恕不予刊載)。
閱讀更多
4/ 24
第 4頁,共 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