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3
郭美懿
52歲的吳媽媽近來常感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半夜難以入睡,甚至有莫名燥熱、夜間出現盜汗等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就醫後才了解到這些都是常見的更年期不適現象。
閱讀更多
2022-07-21
健康醫點靈
編按:全台熱到爆,據氣象局網站,今天截至下午4時,最高溫為花蓮縣玉里40.7℃,其次為花蓮縣卓溪40.3℃,台北市社子則為38.6℃。高溫前10名皆達37.7℃以上,包含花蓮、台北、新北、桃園等地。而這樣的天氣預計會持續到下週一。據衛福部統計,光是7/1~7/19已有367人次熱到送醫,比去(2021)年同期多出逾100人次。而最常出現中暑的,就是參加馬拉松等戶外運動的民眾,過去曾有一場馬拉松超過10人中暑送醫,甚至還有一名住頂樓的70多歲男性,因為不開窗、不開冷氣,熱到高燒41度意識不清送醫。或許很多人可能認為,熱愛運動或本身是運動員的人,對於保健知識較豐富,但即便如此,有些人對熱傷害的觀念,還是模糊的,影響排汗的順暢與否,是造成熱傷害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原刊登時間:2015/6/2 更新時間:2022/7/21)
閱讀更多
2022-06-22
郭美懿
梅雨季過後,台灣宣告進入下夏季高溫天氣,近日動輒出現36、37度高溫,氣象專家更示警未來幾天體感溫度可能上看41度!台灣夏季炎熱潮濕,若長期無適當防護,很容易就會發生熱傷害,尤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將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且死亡率超過30%。若發現出現中暑現象,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閱讀更多
2022-05-30
郭美懿
近日進入梅雨季,一波波滯留鋒面讓全台連日有雨,不只導致房間濕氣重,連帶人體內也「潮濕」,甚至觸發皮膚搔癢的困擾!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醫師林姿婷提醒,濕熱環境與體質可能導致濕疹、汗皰疹,可觀察手指、手掌、腳趾與腳掌的兩側,若長出數顆比「西米露」小的水泡,就可能是汗皰疹在作怪。
閱讀更多
2022-02-18
照護線上
今年四十歲的阿良哥(化名)在年輕時就常出現下背痛,但活動伸展後就緩解,因此不以為意。
閱讀更多
2022-02-09
NOW健康
中醫師鄭愛蓮指出,近期門診中常遇到把冬季乾癢誤以為罹患乾癬的患者。究竟乾癢和乾癬存在哪些差異?事實上,乾癢只需要經過整個冬季跨至初春的保養與治療,就能完全恢復健康皮膚,而乾癬卻需要長達3至6個月的治療時間。
閱讀更多
2021-12-03
NOW健康
天氣早晚寒意明顯,溫度變化大,皮膚也開始鬧脾氣!你也有冬天 皮膚乾 癢的困擾嗎?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冬季寒冷,會造成人的皮膚毛細孔閉縮,油脂分泌相對減少,因而出現惱人的乾癢症狀,但如果按耐不住抓個過癮,很可能破皮而疼痛、甚至感染或結痂,影響美觀。
閱讀更多
2021-10-28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天氣轉涼,秋天也到了尾聲,很多人長期忙碌、壓力超標,容易在秋冬換季,氣場轉換的時候,因為人體機能不調而被秋燥影響,像是津液無法滋養身體,以及特別容易憂鬱、煩躁。
閱讀更多
2021-09-16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秋天氣候乾燥,也是各種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中醫說:「秋傷於肺」,入秋之後容易口乾舌燥,咽喉乾癢、乾咳, 皮膚乾 燥,都是肺氣變弱的現象,還會造成內分泌紊亂、情緒低落,出現抑鬱悲愁的情緒。
閱讀更多
2021-09-08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夏秋交替、秋燥發威,這時容易會有 皮膚乾 、口乾舌燥、鼻子乾、眼睛乾、乾咳、大便乾結等問題。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指出,秋燥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其實跟內分泌失調有關。燥邪不僅帶來空氣濕度下降,人體荷爾蒙也會受影響分泌降低,使得人體內在氣血循環出現障礙,像是脾胃失調,肝經瘀堵、代謝失常,進而引發全身性的乾燥症狀。
閱讀更多
4/ 12
第 4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