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許皓宜, 凌柏瑋
如果你要我說當初為什麼去死,我實在無法回答你;我只是好奇你們有沒有問過自己,人到底為什麼要活著?
閱讀更多
2022-06-01
朱姵慈
一名平凡的家庭主婦屢經天災人禍的無情打擊,但她接受了世事難盡如人意,為自己重拾書本,為協助他人擔任志工,想盡辦法有目標地活下去,而再一次體驗生命的美好,她也在今年榮獲總統教育獎的肯定。
閱讀更多
2022-05-16
賈德森.布魯爾
心理學家及治療專家發展出數種戒除壞習慣的策略,從焦慮、暴食到拖延都有。然而,這些方法是否有效,通常取決於個人的基因組成。幸運的是,現代科學可以解答某些古老方法是如何整合舊大腦和新大腦,並打敗壞習慣(無論你在基因方面運氣如何)。不過,首先讓我們回到前面說過的大腦模型。記得嗎?舊大腦會幫助我們生存。除了獎勵型學習,它還有另一招:盡快將學會的東西變成「肌肉」記憶。換句話說,大腦的結構就是要形成習慣,這樣才能把空間清乾淨,用來學習新事物。
閱讀更多
2022-05-15
梅姬LU
「別人一誇讚我,一旁的他就要吐槽!」明明愛意濃烈的兩個人卻能吵到厭惡彼此,我倒抽一口氣,急著想幫忙澄清,只因這誤會我太熟悉。
閱讀更多
2022-05-05
Enrike(小川愛莉)
作者在18歲到32歲的14年之間,在名古屋當公關小姐。一開始時薪只有1500日圓(約新台幣350),駝著背、感覺不甚開朗,但以真誠與努力的態度,從客戶、工作人員、身邊接觸的人身上,習得寶貴的教誨並認真實踐,最終成為最高時薪26萬日圓(約新台幣6萬),年收入達到3億日圓(約新台幣6千9百萬)以上的日本第一女公關。
閱讀更多
2022-05-04
精算媽咪 珊迪兔
至鳴的姊姊和姊夫在鄉下買了塊地蓋房子,原本預估的費用一動工之後發現完全不夠,於是跟爸媽商借追加了幾百萬,爸爸的退休金都領光了拿來借給姊姊,姊姊承諾,未來會多加蓋一間房間給爸媽住,當作還父母錢,但就算如此錢仍不夠,於是姊姊第一個想到至鳴,希望他能再幫忙貼補100萬的差額。姊姊跟至鳴說,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兒,本就沒有撫養父母的責任,現在願意多蓋一間房間給父母親住,未來已經幫他省了很多孝養父母的錢,希望至鳴可以再拿點錢出來;加上父母親也給至鳴親情壓力,希望他不要忘記姊弟之情,免得姊姊跳票付不出錢來,所有人的存款全押在那間改不好的房子上,等於全部化為烏有。至鳴知道,由於姊姊霸道的作風早就讓太太感到不滿,太太不可能再同意借錢給姊姊,於是至鳴瞞著太太把小孩的教育基金領出來給姊姊,賭姊姊還有一點良心會還錢,殊不知後來,姊姊就真的不還錢了。就這樣過了3年多,太太都沒有發現,只要學費不夠,至鳴就變賣自己存退休金的股票來墊款。這一天,又到了繳學費的時候,太太心想今天至鳴加班晚歸,明天註冊日就結束了,於是自己拿著繳費單去便利商店繳學費,剛要從教育基金帳戶領錢的時候卻發現,帳戶怎麼是空的?金流進出都斷斷續續的有點奇怪,怎麼至鳴會瞞著自己把兩個人一起存給孩子的教育基金領光了呢?兩個本來感情要好的夫妻因此出現了懷疑與不信任的裂痕。
閱讀更多
2022-04-15
趙士懿, 陳秋華(採訪撰文)
在人間,你只短短停留二十九年,讓白髮人送了黑髮人;而且走得這麼匆忙,連一句告別的話都來不及說。是緣份,讓我成為你人生中最後一個通話對象;也因此,我得以在第一時間,送了你最後一程。這件事真的很令我悲傷,卻也讓當時的我興起預寫遺書的念頭,畢竟,誰也不知道無常何時會來,因此告別的話,最好提早說……
閱讀更多
2022-04-12
羽茜
網路上時常看見一種說法,提醒或暗示女性在關係中要如何如何,才能「抓住對方的心」。
閱讀更多
2022-04-01
Peter Su
網路上的輿論和調侃不知道延續了多久,對我來說,似乎成了一種日常。我不曾洩露過任何心聲,以為沒有試著在同溫層取暖,就代表能更堅強的獨自面對,結果我發現這根本是一種自殺式的行為,殺掉了所有真實的關係。
閱讀更多
9/ 26
第 9頁,共 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