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江育誠
我沒有屍體可以解剖,就算有,我可能也沒那個膽量,可是我對人體結構有著同樣的興趣,為了肖像畫創作,我找來中醫十八銅人的人體模型,協助我研究骨骼肢體結構,甚至還請外甥幫忙設計軟體程式,讓我可以精準比對真實人體與自己的創作之間的差異。
閱讀更多
2020-07-15
李豐 醫師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醫師李豐,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罹癌後,我開始自我反省,改變了飲食、作息、運動與對生死的看法,朝對的方向堅持下去,至今已和我的癌細胞和平相處超過45年。」
閱讀更多
2020-07-15
萬年生
他,一手打造兩岸本土直銷商克緹國際,今年(2020年)入榜《富比世》「台灣50大富豪」,80歲仍不退休,竟開始賣一瓶30幾元的礦泉水,他有什麼獨到的生意經?
閱讀更多
2020-07-08
梁任瑋
說到南港最大地主,不得不提及在地二百多年、高達二萬名子孫的闕氏大家族,南港闕家不僅牢牢守住土地,並透過投資房地產,讓資產增值。
閱讀更多
2020-07-07
蔣雅淇
面對像職場上司這樣的人生過客,我們都可以委屈求全、放下自己的脾氣,為什麼要對共同生活、相伴一輩子的另一半或家人有這麼多的臉色、這麼多的抱怨……少一點自己,多一點我們,也就多一點全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7-06
唯泰老師聊股事 / 陳唯泰
過去還在業界時,常常會聽到公司裡的誰誰誰,做股票做得怎麼樣。其中,有一位幫忙打掃的阿姨算是一個傳奇。
閱讀更多
2020-06-29
梅伊・馬斯克
我在五十九歲開始放任自己留銀髮。兩年後,《紐約》(New York)雜誌封面登出我懷孕的形象(哈,我沒有懷孕,但照片看起來很像真的)。我六十七歲首度登上紐約時裝週伸展台,和年紀只有我三分之一的模特兒一起走秀。我在六十九歲搖身一變,成為封面女郎(CoverGirl)品牌代言人。
閱讀更多
2020-06-22
朴民根
「選擇和聚焦」在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我們心目中重要的人通常不超過十個, 如果再加上家人,自然出現重要程度之分。
閱讀更多
2020-06-18
謝士英
我真正喜歡與他人分享的說法是,假設我在股市工作,工作量不大,但報酬卻是很不錯。去年領了兩百多萬的「薪水」,相當於每個月18萬元的收入,我稱為「年中獎金」。
閱讀更多
2020-06-15
江育誠
退休可以是人生最精彩的一段樂章──只要你願意提早準備。但是,能提早預想退休生活的人少之又少,許多人還停留在過時的觀念,以為退休就是享福、含飴弄孫,更無需規畫練習。因此,許多人的退休生活毫無意外地變成一片蒼白,徒然浪費了最精華的人生黃金十年。
閱讀更多
24/ 30
第 2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