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林思宇
最新十大死因第三名換「肺炎」來當,去年奪走一.二萬條人命。專家提醒,肺炎患者再住院率高、恢復期長、失能機會也大,醫師呼籲患者出院後,一定要好好運動,才能預防再感染。
閱讀更多
2017-06-20
今周刊整理
台灣將在兩年後步入 高齡化 社會,九年後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味青壯族在退休後將更難仰賴年輕世代供養,必須自行備足退休金。為退休做準備是所有青壯族無法置身事外的一場馬拉松賽事,然而根據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與《今周刊》合作的「好命退休儲備力大調查-你是哪一種馬拉松跑者?」,檢視青壯族在這場馬拉松賽準備就緒的程度,發現超過半數的青壯族,在退休前恐怕連500萬元都存不到!
閱讀更多
2017-06-20
林心怡
即使退休年金給付被大砍,但德國人仍然對退休生活保持樂觀想像;反觀台灣,據《今周刊》與世新大學合作的「國人退休理財規畫大調查」結果,由於對退休生活的期待消極,也讓理財行為出現了致命的「保守病」。
閱讀更多
2017-06-20
早在一九九三年,台灣就達到世界衛生組織 高齡化 國家標準,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數超過了七%,加上生育率逐年下降,每個年輕人須撫養的老人數勢必提高。退休理財已是上班族一定要面對的議題。本刊為此特別訪問瑞泰人壽總經理范高爾( Peter E. Vogel ),談瑞士的退休制度。
閱讀更多
2017-06-19
莊芳
歐、美、日本等國步入 高齡化 社會的腳步比台灣還早,不僅改變了國家經濟結構,也為銀髮產業帶來新商機。有心切入銀髮產業的人,不妨學習他國的經驗,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六大方向著手,抓住這個新崛起的市場。
閱讀更多
2017-06-19
孫蓉萍
日本各地都受到 高齡化 衝擊,位於立山黑部山腳下的富山市,卻成功用「緊密城市」的概念,讓住這裡的熟齡族都能快樂健康的生活,成為台灣可以借鏡的模範城市。
閱讀更多
2017-06-19
許秀惠
人生如果還有第二次機會,你想怎麼過?現代人退休後,平均超過20年的下半場,正是第二次機會,為了這個年過50之後會到來的人生,有人早早就開始規畫準備,有人積極學習新技能,有人歷經迂迴曲折,終於柳暗花明,尋得快樂。後50歲的人生,可以是一部又一部充滿故事的銀色樂章,樂活退休的人生不算難,樂活之外,還能為別人帶來喜悅與助益才難,這樣的第二人生,銀光中帶著迷人彩光,正是本刊寫給讀者、關於退休的快樂報告。
閱讀更多
2017-05-25
林思宇
高齡化 社會來臨,加上3C的普及,黃斑部病變人數增加,面對來勢洶洶的「惡視力」,該怎麼控制及預防?
閱讀更多
2017-05-11
林思宇
為了一條鼻胃管,知名作家瓊瑤槓上丈夫平鑫濤前妻的三個子女,引發社會討論;專家建議,身為病患家屬,應以有需要、有意義、有品質、無代替方法後,才考慮放置。
閱讀更多
22/ 23
第 22頁,共 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