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0
林靜君談心室
CoCo李玟身亡震驚全球華人圈,她是橫跨幾個世代人的集體記憶,隨著她的離去,自己的某些部分也不見了,取而代之是失落與個人生活現實的困難被喚起。因為是熟悉的名人,我們在哀悼與惋惜之際,會在她生命故事裡的章節,投射出個人的議題,尤其是有憂鬱傾向或是憂鬱症的患者,當這些消息環伺在生活周遭,更激化原本就無法停止的負面思考……
閱讀更多
2023-06-21
照護線上
「醫師,我的手錶有偵測到心房顫動耶!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王伯伯掏出手機打開心電圖紀錄。「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有時候會覺得心悸,有點頭暈。」王伯伯想了想,憂心地問,「聽說心房顫動會中風,接下來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3-06-15
中時新聞網 郭冀銘
想降低膽固醇,除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外,飲食也很重要。無毒教母譚敦慈就表示,自己有位親戚,非常喜歡吃豬腦,儘管後來被檢查出有高膽固醇,也不以為意,後來發生心肌梗塞,所幸經搶救撿回一命,但也留下腦損傷後遺症。她強調,豬腦是膽固醇含量最高的食物,食用要小心;除此,她也分享降膽固醇飲食菜單,包括一周吃2次魚、一天吃4顆無調味核桃、每天一杯豆漿及早餐吃雙梨優格。
閱讀更多
2023-06-09
NOW健康
「藍醫師,我的膽固醇偏高很多年了,每次健檢都是紅字,但是我都沒有不舒服,應該不需要擔心或是處理吧?」這往往是門診病人共同的疑問。
閱讀更多
2023-06-01
照護線上
「醫師,我一天得吃6次藥,應該怎麼辦?」65歲的李先生苦惱地說。那是一名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病人,轉診到我的診間時,已進展到第4期。奇美醫院神經內科楊浚銘醫師指出,病人原本使用左多巴胺,但是藥效波動的狀況很明顯,剛服藥時還可以正常活動,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變得很僵硬,甚至動彈不得。我們的目標是減少他的服藥次數,並盡量維持跟之前一樣的動作流暢度。
閱讀更多
2023-05-17
郭美懿整理
血壓不量不知道,一量嚇一跳!據國健署統計,國內18歲以上患有高血壓的人高達588萬人,人數隨年齡增加而提高,但20歲以上民眾近3成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高血壓通常被視為「沉默的殺手」,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發生,因早期無明顯症狀而不易發覺,病人往往是等到有症狀,或合併其他慢性病就醫後,才發現血壓早已超標,需要吃藥來控制。
閱讀更多
2023-05-12
廣告企劃製作
異位性皮膚炎被稱為最癢的疾病之一,患者形容病情嚴重時,皮膚到骨頭像是有上萬隻以上螞蟻在爬,加上紅疹與皮屑病灶,許多病人都會擔心他人異樣眼光,擔心自己受到歧視。26歲的賴定綸同學,出生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傳統藥物治療的改善程度有限,曾沮喪自覺像怪胎。使用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後,病灶快速完全消失,目前已長期用藥兩年,穩定控制,用藥安全性監測數值皆正常,每天神清氣爽煥然「異」新。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感謝健保自上(4)月起新增給付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用於治療12歲以上異位性皮膚炎中重度患者。醫學會同時發佈醫病共享決策工具,幫助病人更加瞭解自己的治療方式。
閱讀更多
2023-05-12
張曼娟
上次出門投票,父親是由阿妮(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去的,母親則是由我牽著去的;這一回,他們倆都坐在輪椅上了。阿妮推著父親的輪椅比較高,我推著母親比較小巧輕盈的輪椅。在往投票所前進時,阿妮忍不住跟我說:「抬頭挺胸啊,妳為什麼彎腰駝背?這樣不好看啦。」
閱讀更多
2023-05-05
NOW健康
有位50歲男子在確診後開始有臉色蒼白、走路喘以及久咳等症狀,以為是長新冠,因血球數值異常,發現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表示,如發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無碰撞卻有瘀血、骨骼疼痛等4症狀,應及早就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醫師表示,過去兩、三年間偶見類似個案,病患有此症狀乃是造血功能異常所致,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狀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2023-03-02
郭美懿
心血管疾病並非肥胖或男性專屬,更年期後的女性,更不可忽視!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臟疾病是台灣女性第2號殺手,而女性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名列第2、5、6位,佔當年度女性死亡總人數約23.6%,顯見女人護「心」刻不容緩。
閱讀更多
4/ 18
第 4頁,共 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