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陳蘊芳, 郭憲誌
雖然曾經好多次想像自己像個背包客去自助旅行,不需要在旅程中掛念 公事 、接聽電話、回覆訊息或電子郵件,這樣的夢想在過去的30年中卻一直無法實現。即使也曾經利用累積多年的特休假給自己幾趟長旅行,但是責任感使然也罷、也可能是自己授權不足,總是沒辦法在旅行中完全放下工作與放空自己。 隨著職場資歷越來越深、責任範圍越來越大,以為自己很重要的錯覺與自我膨脹也變得越發無法控制,我似乎也離自己的初心和夢想越來越遠了。那一個「壯遊」的夢,就被埋在心裡最深的角落,成為一個不知何時可以實現的「念想」。 當然,我也從沒想過自己未滿60歲,就會突然有大半年的空窗時間,沒有任何 公事 需要我操煩,雖然心裡也有很大的失落感和不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反倒覺得這是上天給我這30年在職場上無愧付出的一份眷顧。因為人生就如同自然法則的運作,會有四季輪替,也有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的不變定律,職場上的一切都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應該是生命與生活的全部。當我們為了職場上的競逐而全心全意投入的同時,其實也正在犧牲人生中某些重要的部分,例如:家庭生活、自己的身心健康、興趣和夢想。 當一個原本每天都忙碌到找不出空檔的人,突然間行事曆上一片空白,手機也從每天吱吱震動個不停,突然變成整個禮拜也難得震個一兩次,我不禁想問這是一種幸福,還是一種不幸呢?坦白說,剛開始我很難適應這樣的情況,而且會不由自主地滑開手機看看是否有訊息。然後過了一段時間,我漸漸明白我所在乎的其實只是一份「存在感」,這麼多年的忙碌生活為的不僅是一份收入,還有迷戀被別人「重視」的虛榮,直到自己突然不再被需要時,才赫然發現其實過簡單的生活並不困難。在你沒有顯赫的職稱時還會在乎你的,那才是真正值得你在乎的人。於是,找回能讓自己快樂的初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成為我暫別職場3個月後的一個頓悟。那什麼是能讓自己快樂的初心呢?我反覆在心裡自問自答,也藉著這樣的反省才慢慢地理出頭緒,每個人感覺快樂的根源或許各有不同,但我相信最大的共通點應該是:「能夠做自己,不必偽裝或是委屈自己。」我回想自己的人生歷程,因為生活的壓力,以及在乎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為別人而活。從求學階段就因害怕考不上好學校,而強迫自己學習,從來不是因為自己的天賦和興趣而快樂學習。步入職場後更幾乎沒有選擇的權利,為了更優渥的薪酬、更令人稱羨的職稱、更有自主的「權力」……我就像一條逆流而上的魚,一頭扎進了混濁的水裡,拚了命向前游,以為前方就是可以悠遊自在的寬闊水域,所以拚盡全力游了30年。殊不知這一條逆流沒有盡頭,越往上游越要拚盡全力才能保有自己!直到有一天跳躍往上時,一個方向沒抓準,跳出了逆流河道,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並非只有這一條河流,還有許多湖泊以及浩瀚的大海等待探索。所以,何不趁著這個沒有預料到的意外,來實現原本埋藏在心裡的「念想」呢?當這個想法在我的腦海浮現後,我立刻向蘊芳(Jessica)提出安排一趟長時間自助旅行的構想。
閱讀更多
2023-07-28
胡肇芳、郭美懿 整理
44歲金馬影后林嘉欣,2010年與導演袁劍偉結婚,婚後育有2名女兒,一直是演藝圈模範夫妻,不過此情已不再,林嘉欣在社群平台證實兩人離婚,她表示,「在經過12年的婚姻生活後,我們無奈地認定婚姻關係已經走到了盡頭,我們做出這個決定並非輕率。」據悉,雙方因性格不合及管教女兒方式有分歧,加上金錢問題,現在已分居生活,兩個女兒也跟隨林嘉欣返回加拿大。根據港媒《東網》報導,經紀人透露,林嘉欣現在在加拿大探親,等到當地暑假結束才會回香港,生活、工作照常。至於外傳夫妻因為性格不合、金錢糾紛導致婚變,經紀人表示要講的都在聲明中,而袁劍偉回應:「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家人」,不願多談離婚細節。
閱讀更多
2023-07-07
ChatGPT
找到人生目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通常涉及更多的面向,而不僅僅是設定目標並努力實現而已。像有些時候,為了找到目標,我們就必須放棄不再對我們有益的特定事物。從消極的想法、負面的信仰,到不健康的人際關係、不得志的工作,這種種一切都有可能。
閱讀更多
2023-06-09
丹尼爾.高曼, 理查.戴維森
《EQ》之父暨情緒教育大師丹尼爾.高曼聯手腦神經研究先驅理查.戴維森,在達賴喇嘛的鼓勵之下,聯手世界級各領域科學家,不受限於宗教信仰,以嚴格的科學實證,證明靜觀練習可以管理造成身心傷害的破壞性情緒。
閱讀更多
2023-02-03
優照護
爸爸多年前就有「退化性關節炎」的老毛病,雖然一直都有去看醫師,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疼痛發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別說上下樓梯,有時候走路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痛得齜牙裂嘴。我們姊妹回去探望倆老時,他卻逞強從來不跟我們說,但媽媽已經不止一次跟我們「告狀」,說爸爸都不愛去看醫師,連拿的藥也常常不按時吃,吩咐我們一定要多勸勸爸爸,早一點去大醫院檢查清楚。
閱讀更多
2022-10-21
偉文隨筆
我翻找出我的筆記本,念了叔本華這位哲學家所寫的一段話:「當你回顧一生時,它看似規劃好的劇情,當你身歷其境時,卻是一團糟,只是一個接一個而來的意外,事後你再回顧時,卻是完美的。」
閱讀更多
2022-09-02
山田知生
近幾年來我在史丹佛大學配合許多組織,研究「處於壓力狀態下的人,用什麼樣的呼吸節奏可以儘快調整好呼吸,恢復到平常的自己」。目前雖然還在實驗的初期階段,但已經逐步累積數據,顯示「吸氣兩次,完整吐氣一次(2in-1out)」的節奏,只要重複兩至四次,就可以調整好呼吸。
閱讀更多
2022-08-11
邦妮
每個人都有夢想,我也不例外。結婚後,我一直都說我的夢想就是「想要完成家裡所有人的夢想」。你可能會說,三八,哪有人不說自己的夢想的啦。於是三八、三八、三八的我總是異想天開,拿出客家女人的精神,堅持著一步一腳印就一定會走到想要的目的地的精神過著每一天。
閱讀更多
2022-07-11
黃佩如
淸早傾聽窗外的鳥囀,赫然發現:我是渺小的人類,天地一沙鷗。人除了生理基本需求外,有別於其他物種的是:我們具有人生觀,又慣於傾盡一生追逐俗世目光中的自己。事實是,別人眼中從來不是期待中的自我,若剛好是,那可眞幸運!你已成就自己。但也可能,我們從未去成為自我夢寐以求的樣子:想成為畫家就揮起彩筆;想當作家就書寫生命;想欣賞美景就始於足下。定格檢視,自我從來不是給別人看的。在我短暫的類退休時光裡,曾在靑燈下向佛懺悔,原來我錯過想要的人生整整四十八個年頭啊!
閱讀更多
2/ 9
第 2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