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共存

顯示第 4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06

平均1個禮拜逾4萬確診,丹麥為何敢全面解除防疫限制?3理由讓他們決定與病毒共存

tCol 2022-02-07

林信男

平均1個禮拜逾4萬確診,丹麥為何敢全面解除防疫限制?3理由讓他們決定與病毒 共存

「我們已經準備好,走出冠狀病毒的陰影。我們要對(防疫)限制說再見,迎接疫情前的生活。」1月下旬,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宣布,自2月1日起,除入境相關規定外,該國將解除包括戴口罩、進出公共場所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以及限制餐廳、夜店營業等防疫措施,進入「與病毒 共存 」的生活模式。

閱讀更多

別把Omicron當感冒!這2類人重症率還是很高 疾管局前局長:台灣要和病毒共存要等「這時候」

tCol 2022-01-22

蕭婷方

別把Omicron當感冒!這2類人重症率還是很高 疾管局前局長:台灣要和病毒 共存 要等「這時候」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爆發82例本土確診,全台7縣市都有確診足跡,不明傳播鏈與感染源持續增加中。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今受訪時直言,台灣已經無法靠精準疫調圍堵病毒擴散,只能尋求被動「減災」、難以主動「清零」,應觀察新冠病毒「流感化」的速度與趨勢,透過疫苗與抗病毒藥物,與病毒和平共處。蘇益仁強調,台灣仍有20%左右長者尚未接種基礎劑,且「65歲以上長者」及「高危險群人口」兩族群,即使接種完二劑仍有高比例重症率與死亡率,直言台灣目前還沒滿足與病毒 共存 的要件,呼籲民眾仍要確實防疫、儘速接種第三劑疫苗。

閱讀更多

Omicron可望帶來群體免疫?台灣要「清零」或「與病毒共存」,得先了解這3件事

tCol 2022-01-21

林信男

Omicron可望帶來群體免疫?台灣要「清零」或「與病毒 共存 」,得先了解這3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Omicron,讓疫情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究竟該堅持「清零」或選擇「與病毒 共存 」,各界看法不一,難有定論。

閱讀更多

Omicron的危機與轉機

tCol 2022-01-19

詹益鑑

Omicron的危機與轉機

隨著進入第三劑疫苗施打階段,台灣應該怎麼做,才不致讓落後半年以上的國際交流與商務差旅,繼續低迷下去?

閱讀更多

天冷Omicron更容易傳播!沒碰面、沒接觸也確診 李秉穎警告:24小時都不要做「這動作」

tCol 2022-01-18

林依榕

天冷Omicron更容易傳播!沒碰面、沒接觸也確診 李秉穎警告:24小時都不要做「這動作」

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桃園疫情不斷擴大,鄰近縣市如新竹、雙北市人心惶惶,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昨(17)日受訪表示,這波疫情研判應該與天氣變冷有關,讓病毒能夠在環境中存活2~3天,即使民眾根本沒碰面、沒接觸,只要觸摸到病毒就會染病,他呼籲「最好24小時都不要用手去觸摸眼口鼻。」

閱讀更多

Omicron有「2種」特殊症狀! 醫師教你:感冒、過敏、流感、新冠肺炎怎麼區分...

tCol 2022-01-18

張家麒

Omicron有「2種」特殊症狀! 醫師教你:感冒、過敏、流感、新冠肺炎怎麼區分...

天氣轉冷!早上起床常常鼻涕流不停、咳嗽?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還是這季節所流行的「流感」,大家更害怕的新冠肺炎呢?

閱讀更多

陳時中說「未來將縮短檢疫日期」 》若每個人將難逃確診的命運 為何還要高規格防疫? 動態清零、與疫共存大PK

tCol 2022-01-17

蕭婷方

陳時中說「未來將縮短檢疫日期」 》若每個人將難逃確診的命運 為何還要高規格防疫? 動態清零、與疫 共存 大PK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 共存 」,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 共存 」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閱讀更多

台灣能擋住Omicron社區流行?4個QA掌握疫情最新預測 「這件事」可望促成病毒流感化

tCol 2022-01-10

林信男

台灣能擋住Omicron社區流行?4個QA掌握疫情最新預測 「這件事」可望促成病毒流感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Omicron變異株使染疫人數居高不下,台灣桃園機場群聚感染事件,也持續延燒,導致民眾人心惶惶,就怕全台「重回三級警戒」。

閱讀更多

想健康變老「腸道菌」是關鍵密碼!林靜芸:抑制發炎、避免細菌進入,多吃這5類食物

tCol 2021-12-14

林靜芸醫師

想健康變老「腸道菌」是關鍵密碼!林靜芸:抑制發炎、避免細菌進入,多吃這5類食物

我的外婆牙齒沒啥問題,但是不喜歡吃粗或硬的食物。家裡負責煮飯的人得花很多時間揀菜、挑掉老葉、粗莖,還是經常挨罵,原因不外是米飯沒有熟透,蔬菜不夠嫩等等,外婆挑剔到吃橘子,剝皮之後還須去掉瓤瓣上的纖維薄膜。我跟著外婆長大,喜歡外婆家的餐食,受她影響以為纖維不是好東西,沒想到回家跟母親同住之後,狀況完全相反。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