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5
洪雪珍
近幾年,新聞不斷報導,房租不斷緩步上升,尤其是雙北鄰近捷運站或辦公區的地段。這個消息,讓我的朋友明芬特別緊張,一直唸著要兩個兒子都回家裡住,原因是:「為了省錢!」
閱讀更多
2024-03-31
中時新聞網 記者郭宜欣
北市三兄弟爭產,由於母親生前預立遺囑,不准大兒子繼承逾4123萬現金及一棟價值近2千萬的房產,加上兩位弟弟提出證據,證明哥哥不聞不問7年,就連告別式也沒來參加,最終法官判決繼承權不存在,後續爭取特留分也敗訴。
閱讀更多
2024-03-12
樂透人生─吳家揚
2024年美國、日本、台灣股市持續創新高,讓投資人有感,尤其是投資以美國AI為主的強勢族群和供應鏈,投資報酬率更是連在夢裡都會笑呵呵。本文就來討論常見的股票投資話題與迷思,也希望大家可以避開一些陷阱。
閱讀更多
2024-03-08
史威爾
編按:2歲7個月時,作者黃鴻隆便罹患小兒麻痺,從此不良於行。他脊椎側彎,做過5次矯正手術;因長期投入工作,造成「呼吸肌肉」過勞,3次嚴重昏迷瀕臨死亡,如今每天都必須頭帶正壓呼吸器、身睡在俗稱「鐵肺」的負壓呼吸器中(目前他是全球唯一併用正、負壓呼吸器的患者),整晚都無法翻身。即使如此,黃鴻隆仍積極向上,26歲就考取了會計師證照,黃鴻隆是輪椅上的小巨人。身體的缺憾,限制不了他卓越的靈魂。他突破重重逆境,擁抱生命的樂觀精神,為社會帶來鼓舞人心的正向力量。
閱讀更多
2024-03-04
陳亭均
《漢聲》雜誌 創辦人 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閱讀更多
2024-02-12
中時新聞網 郭宜欣
數據顯示,很多有錢人根本不開豪華超跑,甚至有超過6成的人開豐田、本田或福特,最大原因在於,汽車是負資產,落地後價值就會下滑,因此很多人傾向將購買豪華超跑的錢拿去投資,且隨著時間而獲得的潛在獲利,就是購買豪華超跑的機會成本。
閱讀更多
2024-01-17
陳淑泰, 杜蕙蓉
大三訂婚後,由長輩們看結婚的日子,是看到隔年,也就是民國59年農曆10月16日。所以我一畢業後,沒有在外面工作過,就直接進了南光。我們那個年代一般人結婚會去蜜月旅行,但我們沒有。結婚後,第2天先回娘家、辦「回門宴」,第3天我就開始上工了。
閱讀更多
2024-01-15
唐麗娜(UP子木)
你有沒有自己花錢買來喜愛之物,卻被旁人潑冷水,說你不該花這麼多錢買這些東西,純屬浪費? 又或者,你有沒有內心極度渴望想要擁有的某樣東西,只要想到它,你就止不住地怦然心動?
閱讀更多
2024-01-12
胡肇芳 整理
現在人生活離不開LINE,而LINE的功能也日益多元,不少用戶善用「記事本」功能,方便留下重要訊息,不過LINE公告,建議立即將LINE更新至最新版本,否則記事本裡面恐怕「照片、影片全看不到」。
閱讀更多
2024-01-10
NOW健康
42歲鄒先生是一位配音員,從大學時期就保持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習慣,每天至少仰臥起坐和伏地挺身各100下。看似健康如鋼鐵人的他,卻在40歲這年有了巨大的改變——為了減重3公斤增加運動量,結果引發嚴重低血糖,甚至低至27mg/dL(臨床顯著低血糖:<54mg/dL,血糖警戒值:70mg/dL),就醫確診為長在胰臟上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住院長達1年,天天注射高劑量葡萄糖,直到年初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恢復正常血糖與縮小腫瘤,才終於順利出院,回歸以前積極的生活狀態。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