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郭美懿
截至2022年底,全台失智人口已超過32萬,台灣失智症協會數據更顯示,未來20年台灣每30分鐘就會增加1名失智人口,防範失智至關重要。營養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指出,許多人以為記憶力變差沒什麼大不了,但卻可能是「大腦發炎」的警訊,最後造成認知功能障礙,甚至失智。
閱讀更多
2023-09-06
老楊的貓頭鷹
橘子小姐的家就像是一條「情緒發洩的食物鏈」:爸爸吼全家人,媽媽吼小孩,哥哥吼她。她活得很小心,因為她知道自己的人生沒有人撐腰。後來,她考到了一所很遠的大學,去了一座很遠的城市工作,她的目的很明確:逃離這條「食物鏈」。
閱讀更多
2023-09-05
鄭鴻達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預計2055年更將超越日本,與韓國並列「全球最老國家」。面對高齡化為勞動力帶來的挑戰,勞動部推動「職務再設計」措施,鼓勵企業改善工作條件及調整工作方法,讓中高齡者勞動力得以充分再利用。
閱讀更多
2023-09-01
林靜如, 鍾依庭, 彭志煊
依照臺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中,約每十二人即有一位失智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五人即有一位。失智人口比例居高不下,衍生的道德、法律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閱讀更多
2023-09-01
NOW健康
正常人的心跳會呈現規律的跳動,只有在特定的狀況下,才會突然加快或變慢,如人體在激烈運動時心跳便會加快,而休息或睡覺時心跳則會變得較為緩慢,但有些人卻可能會因先天或後天身體出現問題,而導致心律不整。究竟什麼是心律不整?心跳1分鐘跳幾下才正常?常見的原因與症狀有哪些?若有心律不整該如何治療?平時應該如何預防心律不整?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醫師將帶大家一起了解。
閱讀更多
2023-08-31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95
Q:我是勝雄,今年49歲,老婆47歲,結婚16年,育有15、11歲女兒。我想離婚,老婆竟索價1千萬元,我又不是藝人,怎麼需要付這麼多錢?如果只是分居是否可以少付些?怎樣才能解決當前窘境?老婆最近不斷吵說沒錢家用跟支付女兒的各種課外費,我們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話題,我覺得受不了,也已分居3個月,我也有其他理由想離婚,卻被老婆索要千萬,簡直太不合理了!我雖然在科技業,但又不是超高年薪,我不想付那麼多錢!我們 原本 住在老家,婚後還花大錢重建,但結婚以來,老婆跟我媽就不合,我媽尤其對她沒生男孩很不滿。2年多前,兩人又為女兒的教育問題爭執,老婆說她忍無可忍,一家4口只好搬出來租房子住。雖然老婆也上班,但我還要維持老家支出及媽媽生活費,才讓妻女家用吃緊。因為跟老婆吵得厲害,又看我媽一個人可憐,3個月前我搬回老家住,晚上就到附近酒店玩,現在跟一位34歲酒店A女交往,如果能離婚,我就想跟她結婚,在老家開始新人生。但老婆說我是外遇,除了要分配婚後財產、子女養育費,還應該付她精神補償費,至少1千萬元才行!我非常生氣,因為婚姻破裂就是從她跟我媽不合、搬離老家開始,她對這點毫無自覺。而且她身體弱,多年前就不再有像樣的肉體關係,夫妻對話也非常有限,我長年都是「老婆缺席」狀態,才會被A女吸引。我不是外遇在先,而是老婆先跟我媽分居,我跟老婆分居後才認識A女的,這樣也算外遇嗎?至於養育費,我知道即使離婚也該支付,但2個女兒從以前就站在媽媽那邊,當然這跟我媽重男輕女也有關,最可惡是她們也仇視我,還跟蹤拍了許多我跟A女的照片給老婆當證據,這樣的女兒,我還需要養育她們嗎?我在想是否分居就好,只要老婆不干涉我跟A女;但即使分居,老婆也要求每月4萬元生活費以及女兒到大學畢業的學費,我是否有辦法可以少付些?訴諸法律會對我有利嗎?因為都是她搞婆媳不和才會走到這一步,難道她沒責任嗎?
閱讀更多
2023-08-31
李雪雯
目前可用於退休規劃、比較常見的「不動產+ 信託」的業務組合,共有「賣房養老+ 安養信託」、「以房養老+ 安養信託」及「留房養老+ 安養信託」3種。以下我想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不動產信託的定義及架構,並分析一下「賣房養老」、「以房養老」及「留房養老」的差別。
閱讀更多
2023-08-30
商沛宇
「促進社會聯繫」是人們在經歷重大變故後,增進心理調適的重要原則。在面臨壓力時,生理的抗壓機制會促使我們與其他人建立連結,無論是分享、尋求協助和支持或幫助他人,都能增強我們面對壓力的心理韌性,有益於提升身心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8-28
翁申霖 整理
有錢人的生活是如何?每天穿名牌衣、拿精品包,還是吃一餐萬元起跳的大餐?不少人想像富人的生活就是在食衣住行上有奢靡的開銷,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其實,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前日本國稅局官員道出他在第一線的種種觀察,並點出窮與富的最大差別。
閱讀更多
2023-08-28
郭美懿
許多國人把看牙醫視為畏途,特別是長輩遇到蛀牙、掉牙、牙齒痛都寧可尋求偏方或先忍一忍,更別提會每半年定期找牙醫師洗牙一次。而坊間更是充斥許多錯誤偏見,如:「洗牙會讓牙縫越洗越大?」、「罹患牙周病,細菌會跑到心臟?誘發心臟疾病?!」民眾害怕看,卻又恐懼不去會有後果,如此矛盾心情,常讓民眾耽誤了就診時機。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