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朱全斌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除了家人、同事、工作關係,也會跟不同的人相遇,我們跟這些人的緣分有長有短,有的會成為很久的朋友,有的只會陪我們走一小段路,但是無論交情深淺,我們的人生旅程都因為有他們而不孤單,也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要如何才能跟這些人建立並維持良好的關係呢?一起吃飯往往扮演著最佳觸媒劑的角色。
閱讀更多
2020-11-12
雪兒Cher
的確,辭職旅行後,脫離朝九晚五的生活很棒,能夠自由自在隨心所欲選擇生活方式很夢幻,若置身在夢幻的風景,內心卻只想回旅館睡覺,這一點在到了各式各樣旅館更是如此感覺。
閱讀更多
2020-10-16
阿默
要真正認識一個人,我想,至少也得用一輩子的時間才夠。初認識這個人時,他二十六歲,話不多,看起來有點臭老,前額微禿,身材矮壯,不是一般女孩會喜歡的類型,而我,正好不是一般女孩,我不追求愛情,當然也不在意外貌,當時二十四歲的我清楚的知道我要尋找的是一個可以相偕一生的人。怎麼知道他可以共度一生?直覺告訴我,他是的!至於我的直覺準或不準就得靠日後的觀察來證實了。
閱讀更多
2020-07-22
李宇銘
生活在大城市,每天總是處於各種聲音之中,就算將家中所有電器關掉,有時候也會聽到房子外的車聲、空調聲,不如農村般寧靜。長期在有噪音的環境之中生活,容易造成心煩緊張,適應了就不察覺,就好像有些人回家就開收音機、電視機,長期適應了就根本沒有聽進內容,變成一種背景噪音,增加了內心的壓力。
閱讀更多
2020-04-24
豌豆老公主和歪嘴雞
退休生活的日常其實很一般,跟在職場時一樣需要規律的步調,但談起退休很多人心生恐懼,除了最擔心金錢準備不足和收入中斷之外,更重要的是不知如何安排周休七日的生活,還有常聽到朋友說某人退休之後就生病了或是就直接往生了,感覺提早退休就是提早邁向人生的終點,但真的是如此嗎?
閱讀更多
2020-02-03
島田裕巳
編按: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歷程。一般來說,台灣民眾花在治喪的費用,包括棺木、告別式、靈骨塔位的安放等,粗估約30萬元。當然,有些人認為儀式簡單隆重即可,有些人對靈堂佈置要求較高,根據家屬的需求不同,治喪費用將會有所增減。傳統觀念認為,父母的喪葬費用是子女的義務及應盡的孝道。隨著社會變遷,有些父母選擇簡化自己未來的葬禮,現在甚至還有「靈葬」的觀念;而這些新時代的治喪方式,對子女來說也能從過去沉重的負擔中得到解放。
閱讀更多
2019-12-31
邁克‧赫布
食物—以及某些菜餚或口味帶來的長期記憶—也跟我們照顧彼此的方式緊密連結。因此,當我們需要做些事情、想表達我們的愛時,就會提供一些食物。
閱讀更多
2019-12-10
大衛.懷特
得到安慰是受邀來到可怕的美之大地,我們無從避免的死亡站在那裡,有個聲音不是在虛假地安慰,而是觸碰傷痛的核心,道出失落的本質,替我們解放了生與死,這兩個同樣與生俱來的權利。
閱讀更多
4/ 7
第 4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