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許哲瑝
有的親朋好友會教你如果贈與金額或價值超過220萬元(編按:111年起,贈與稅納稅義務人每年得自贈與總額中減除免稅額244萬元。),可以分次分批逐年贈與,將每一年的贈與總額控制在220萬元內,就可以避免被課徵贈與稅。原則上沒有錯,但如果事情可以這麼簡單的話,地政士這張牌就顯得沒有價值了...。
閱讀更多
2021-01-20
陳佑寰
父母 名下 的財產不僅是老年安養的保障,也會成為將來繼承的財產。而實務上亦常見父母很早就把辛苦賺錢買來的不動產登記在子女 名下 ,有些也會以子女名義開銀行帳戶與買賣股票,這就是民間習慣上常見的親屬間「借名」。然而父母很少會用白紙黑字與年幼的子女簽訂借名契約,等到子女長大之後,有可能認為在他們 名下 的財產就是父母贈與的,而既然自己是所有權人,就可自由出賣處分。又或是等到父母過世後,有些繼承人會主張某些子女 名下 的財產是父母借名的,故要求應將該財產納入遺產來分配。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實務上的借名爭議常常是各說各話,難以獲得圓滿的解決。
閱讀更多
2021-01-15
今周刊
「年輕時,我年收入最高一度達200萬元,卻存不到多少錢;反而是進了銀行當行員,從月薪25,000做起的這10年,才累積了一點財富。」
閱讀更多
2020-12-31
劉黎兒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26
Q:我是雅君,今年59歲,2年前跟丈夫離婚,有已經獨立的一女一兒,現在一個人居住,我想問的是,我85歲的父親一年前過世,留下很多財產,父親的遺囑是給小我6歲的弟弟三分之二,我跟兩位姊姊以及母親分另外的三分之一。父母親都超級重男輕女,弟弟在父親認識的企業勉強就業,就送他賓士車,對這樣的遺囑,我們三姊妹一點也不驚奇,問題是,父親除了擁有大量祖產的房地外,他 名下 也還有很多現金存款,母親在父親死後都私下提出或解約,全給了弟弟,而且原本許多房產早就生前贈與給弟弟;我和兩位姐姐不服氣,現在正在打官司中,希望依照法律來,把爸爸 名下 的現金存款也納入繼承項目。更誇張的,最近母親甚至賣了自己 名下 、現在居住的豪宅,把鉅額的錢全給弟弟,自己搬到小套房,揮霍成性而且30年來靠父親補貼生活的弟弟,一定會很快敗光,弟媳婦根本不太跟我們來往,也跟我母親不親,到時82歲的母親沒人養或沒人照護,責任還是落在我們三姊妹,尤其是現在還單身的我,想了就頭痛,內心也很不甘願,我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0-12-17
姜長志
「還來啊?這種詐騙到底要玩幾次?真當我是笨蛋嗎?」啪~亨奎隨手把信封袋直接丟進垃圾桶。早上捧著咖啡剛進辦公室,一眼瞥見桌上躺著的這封信,簡直是氣炸了。
閱讀更多
2020-12-16
林靜芸醫師
58歲的蔡先生是彰化人,初中畢業北上念書,學成之後留在台北工作,過年過節才會返鄉省親,蔡爸爸最近以87歲的高齡往生。蔡先生返鄉奔喪,回憶這些年來,自己與父親講話,只有「吃飽了嗎?」「你好嗎?」這兩句,一年直接對話不超過十句。父親一生打拚,老年孤獨寂寞,蔡先生省思才發現,自己與兒子正在複製同樣的人生,瞬間不懂該如何面對這樣無言的晚年。
閱讀更多
2020-11-25
王姵文(黑媽)
從衣食無缺到提款要找能領百元鈔的提款機;從豪華轎車接送到需要抉擇該給機車加油,還是買飯給自己吃;若不是親身經歷,我不會相信富裕與貧窮只有一線之隔。
閱讀更多
2020-11-13
王姵文(黑媽)
完成了前一部「自我檢視ABC」3張報表功課,你應該已經發現,錢其實沒有不見,只是分別跑到了過去的債務、現在的支出與未來的規劃,用不同形式融入你的生活。
閱讀更多
18/ 23
第 18頁,共 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