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
朴民根
我給別人一,不見得就能拿回一,有可能大於一,可能什麼都拿不回來。只要秉持這個原則,就能少一點失望、傷心或怨恨。此原則再進一步,就是更高層次的人際關係法則了。付出可以,但別心念著對方會不會回報你。回不回報操之在他,太在意只是徒增痛苦。
閱讀更多
2020-06-18
白嘉莉
編按:2022年國際婦女節主題為「打破偏見(#BreakTheBias)」,不僅要破除性別的刻板印象,也要打破對年齡的歧視。新北市政府特邀「最美主持人」白嘉莉擔任愛心大使,今年73歲的她保養得宜,分享人生優雅的秘訣是「活到老,學到老,也要美到老!」讓生命隨時間沉澱出獨特美麗。白嘉莉表示,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和閱讀就是她優雅到老的秘訣,鼓勵所有女性持續學習、充實自己,打破世俗對年齡與性別的框架及偏見。這次白嘉莉也捐出兩幅畫作勸募,當年母親鼓勵她在離開演藝圈後培養興趣,想不到一畫就畫了40年。去年11月加州鮑爾斯文化藝術博物館(Bowers Museum)收藏她的畫作,白嘉莉也應邀前往,在美國待了2個月,最近才結束21天的隔離生活。她笑說自己很喜歡隔離生活,除了專注閱讀,也在飯店繼續繪畫創作,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將多數人覺得苦悶、枯燥的隔離生活,過得興致盎然。白嘉莉主持過《群星會》、《銀河璇宮》等經典歌唱節目,也曾出過多張唱片,卻在28歲當紅之際,閃嫁印尼富商「木材大王」黃雙安,就此淡出演藝圈。她與黃雙安結褵41年,儘管雙方沒有小孩,但感情親密,直到2018年丈夫病逝,白嘉莉才在2020年返台。她在訪談中提及「愛」是最好的保養之道,「心裡面要存著愛,要用愛、還有忍耐來包容。」2020年也出書《白嘉莉 回眸》,將41年婚姻的愛與包容盡付文字,即使丈夫不再陪伴身邊,「但是他的愛依然與我同在,一直會陪著我到永遠永遠⋯⋯。」
閱讀更多
2020-06-15
吳若權
若只是為了欠缺安全感而買保險,買完後會更沒安全感。這種人需要的是妥善的人生規劃, 唯有確定自己已往具體的目標前進,才能放心。
閱讀更多
2020-05-14
李偉文
前陣子參加一個座談會,在後台遇見主持人楊照。大作家劈頭就消遣我:「你很矛盾耶!出了本關於退休的書,但我看你現在的生活比誰都忙,怎麼能算退休呢?」
閱讀更多
2020-05-08
小虎文
在保有自我價值的前提下,我認為女性具有柔軟、協調、包容度這些陰性的特質;女性最高的力量就是「接受性」。包容與柔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看見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它的價值,再把它發揮出來。
閱讀更多
2020-05-06
潘月琪
好感度雖有主觀認知及感受,大致來說,我們會對真心讚美我們的人,還有看見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優點的人,產生好感。根據研究,人們也傾向跟「喜歡自己」以及「與自己相似」的人相處。
閱讀更多
2020-05-06
加藤惠美子
有時候會看到兩個人讓來讓去了半天,旁人往往覺得根本是把謙讓的行為當成作秀。謙讓應該低調,避免發生相互讓來讓去的狀況才是最高境界。
閱讀更多
2020-05-06
加藤惠美子
這些人都和氣質完全無緣。面對這種人,不需要迎合,更不需要尊重,甚至根本沒必要和這種人說話。但是,千萬不能和對方競爭,否則,自己的品格也會遭到懷疑。
閱讀更多
2020-05-06
加藤惠美子
不要凡事都以自己為中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物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不要為小事抓狂是另一種方法。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被照顧者對自尊的需求,猶如魔鬼的細節,永遠藏在照顧者筋疲力竭的忽略裡。隨著時久日深,形成隱形的心牆,讓彼此對立的情緒,破壞原有的親密。
閱讀更多
20/ 30
第 2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