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6
盧妍菲
編按:在27歲的青春歲月裡,作者Lucy卻經歷了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一畢業就陷入愛河後帶球閃婚;新婚完跳過蜜月期換來的是夫家的暴力;如諜對諜般的情節逃離婚姻順利離婚後卻又被診斷出腫瘤……「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限的,離婚又大病後的我明白了這件事,決心在有限的人生裡,挑戰無限可能的事情,從此以倒數計時的方式面對人生。」在手術結束,與死神拔河勝利後,Lucy帶著3歲的小孩,在韓國找回彼此的幸福。
閱讀更多
2022-11-16
劉馥寧(芬妮Fannie)
趁著通勤上下班的時間閱讀寫作,原本近十年「滴書不沾」的我,後起直追,兩年之內,讀了超過一百本書,也寫下了破百篇讀書心得,我和好友甚至在社區成立了繪本故事班,為孩子們朗讀豐富有趣的繪本故事。
閱讀更多
2022-11-16
郭美懿整理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每年歲末皆會發起「寒冬助老 刻不容緩」獨居弱勢長輩關懷計畫,希望籌募到3000萬元助老服務經費,提供年節期間的除舊佈新、辦年貨、圍爐餐、走春迎新以及整年度關懷陪伴等等服務。
閱讀更多
2022-10-27
John Lee
「教育會翻轉階級」的觀念深植人心,許多父母認為,只要小孩好好讀書,找到穩定工作,就能衣食無虞,因此,家長立意良善,覺得送小孩去補習是最好的投資,但這樣不僅增加小孩的課業壓力、壓縮睡眠時間,更多出一大筆支出。韓國投資之神John Lee是華爾街的基金經理人,獲利超過1兆韓元(約新台幣230億元),他指出,讓小孩去補習,是報酬率最低的投資,其實,翻轉貧窮的第一步,不是「好好讀書」,而是從改變「思維」開始!
閱讀更多
2022-10-20
彭蕙珍
東門鴨莊創辧人姚美貞是個歹命的女人,年輕時離婚,一個人辛苦扶持一間老店,獨子陳載聞成年後傳承給他。原以為她未來能有個可靠的依靠,孰料兒子於2021年騎重機車禍過世,媳婦於今年初又因憂鬱症去逝,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小孩。內心的難過和悲傷還沒撫平,卻出現「爭產」事件。她和親家為了三個孫子的扶養權鬧上法庭。目前一審判決姚美貞敗訴,親家更阻止她探視孫子。她感嘆自己被創立的事業排拒於外,連孫子都以為「奶奶是來爭你們的財產」。她問:「我們到底是有什麼仇恨?」66歲的姚美貞失去了摯愛的獨子,為了自己的老後生活,只好再度創業。今年7月於南昌路成立「老字號東門鴨莊」,二代店以全新的風格樣貌開張,推出南門店限定「脆皮燒鵝」、「煙燻土雞」、「鹹水土雞」。甫上市就征服饕客味蕾,一天營業額逾6萬元。只是,在銀髮之年重新出發,她的體力大不如前,加上員工不好請,每天一大清早5~6點就得烤鵝、烤雞、備料。凡事親力親為讓她累壞了,不知自己還能撐多久!
閱讀更多
2022-10-10
李宗澤
「越有錢的人欠銀行的錢越多,他們總是有辦法讓自己越花越有錢!」(原文刊載於2021/9/7,更新時間為2022/10/10)
閱讀更多
2022-09-12
郭美懿
盧文鈞的石店子69有機書店是不「賣」書的,取名「書店」並非掛羊頭賣狗肉,事實上以百 年老 屋改裝而成的書店,藏書極其豐富,數千本書等待著有緣人「以書換書」,讓閱讀如同一場旅行,能不斷的傳遞下去。
閱讀更多
2022-09-02
郭美懿
習慣了電子媒體的短暫炫目,電商購物的便利快捷,你有多久未曾造訪一家書店,藉著觸碰書頁的手感,讓思緒在字裡行間飛翔?或許閱讀實體書是一種老派,那麼散落在台灣角落的數百家獨立書店,就是守住這種美好的存在。
閱讀更多
2022-08-24
翁申霖 整理
冰箱儲存食物的功能,如同古代糧倉,也因此不少老一輩的人將其視為「財庫」,認為要塞好塞滿才行,導致它永遠都是爆滿的狀態,還常被笑稱是「阿嬤的冰箱」;然而,堆滿陳 年老 物的冰箱,不只會「漏財」,還會影響健康,「無毒教母」譚敦慈指出,關於冰箱收納,其實只要掌握一個原則就夠了!
閱讀更多
2022-08-22
謝政言醫師
上了年紀,除了外貌的改變,身體健康也是大家最關注的話題。而熟齡世代隨著年紀增長,口腔也逐漸浮現出許多狀況;這些症狀不僅為生活帶來困擾,也可能是某些健康問題的前兆。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