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6
中時 陳淑芬
中市霧峰85歲呂姓老翁今年初喪子、清明節前又喪女,54歲女兒臨終前仍心繫老父,遺言交代「叫爸爸要吃飯!」催淚,地方善心人士陳聖尉號召募款協助辦後事外,並籌募20萬元要助呂女完成遺願。市議員張芬郁16日前往探訪,要求社會局應研議協助無依長輩辦理財產信託頣養天年計畫。
閱讀更多
2023-04-07
奧立佛.薩克斯
對於某些新事物,我並不像我阿姨適應得那麼好,或許是因為科技進展帶來的社會變遷實在太快、太大了。我無法習慣看見街上的人們盯著手上的小盒子或把小盒子拿在自己的臉前方,漫不經心地走在車流之中,跟周遭環境毫無連結。
閱讀更多
2023-03-29
郭美懿
曾幾何時,只要開始忘東忘西、記性不好時,就會聽到別人說「該吃銀杏了!」不過吃銀杏真能預防記憶力衰退嗎?就有醫師糾正這觀念,指出目前無研究證實銀杏果實或銀杏葉萃取物能減緩痴呆、強化記憶力。與其狂吃銀杏保健品,還不如少攝取高油、高糖食物,規律運動、維持社交、常健腦,才是真正的預防失智之道。
閱讀更多
2023-02-24
偉文隨筆
自古以來,幾乎不管什麼宗教或靈修團體,都把獨處當作是尋求來自上天啟示必要的手段,透過獨處,人類才能與超越的靈界交流,當然,不管我們是不是相信有這麼一個最高的主宰存在,在大自然裡獨處,有機會體會到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的經驗,那種人與眼前景色似乎已經不再有界線的神祕體驗,如同祈禱,幾乎不可能發生在身旁有人吱吱喳喳講話時。
閱讀更多
2023-01-19
HEHO健康網
「我的昨天消失了,明天還是未知數,我該為了什麼而活?」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帶出阿茲海默症的早中晚期變化,觸動了失智患者與家屬的心聲。每年的 9 月 21 日為國際失智日,讓全世界更重視失智症的防治與照護,共同打造失智友善環境。
閱讀更多
2023-01-13
特掃隊長
我其實是個悲觀的魯蛇,尤其到了冬天,往往從早上開始就被悲觀的思緒纏繞著。雖然我常常想用清朗的心情面對每一天的開始,但很少能如此。多數時候的早上,我的心總像是被憂鬱的繩索綑綁,無力欲泣地從被窩中爬出。一天中最讓我期待的往往是吃飯和睡覺。對於不菸不賭、沒時間,又沒有什麼興趣的我來說,這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
閱讀更多
2022-12-02
偉文隨筆
長達將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許多事物,也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涯規劃,包括這本書的作者,伯恩˙韓瑞希,八十多歲的生物學家與超級馬拉松多項紀錄的締造者。
閱讀更多
2022-10-11
陳艾妮
誰喜歡養老院?不管喜不喜歡,為自己規劃養老院,已成為人們的「人生規劃」的一個選項。那麼,誰該去養老院?幾歲適合去住養老院?
閱讀更多
2022-09-27
丁菱娟
老爸今年即將進入90歲,這1、2年可以感受到他對年齡的焦慮,經常唉聲嘆氣說年紀大了,抱怨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唸著「該去天上找你媽了」。但另一方面,他仍自豪覺得自己90歲還能耳聰目明,比起公園坐在輪椅上的那些老公公、老太太們,實在強太多了。
閱讀更多
2022-08-16
郭美懿
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估計至2050年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2021年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至2030年恐將倍增至逾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就有超過2位失智者,無法逆止的失智症就像氣候變遷一樣,慢慢侵襲國人健康。
閱讀更多
5/ 18
第 5頁,共 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