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拉肚子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38

慢性發炎可能增加癌症、高血壓風險 醫師:出現6個症狀,一定要留意

tCol 2020-08-07

黃智群, 張芸瑄

慢性發炎可能增加癌症、高血壓風險 醫師:出現6個症狀,一定要留意

傳統上,各醫學專科的病理學研究都是朝著該器官或組織特有的狀況去探究與分析,然而這樣的取向可能會有見樹不見林、或過度化約的疑慮。如果讀者看過流行病學資料或接觸過臨床個案,便可以發現有多種疾病經常會發生在一起(共病),且其嚴重度彼此連動。

閱讀更多

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醫師:出現6徵兆要就醫

tCol 2020-07-10

楊雅婷

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醫師:出現6徵兆要就醫

69歲的李姓婦人最近一個月出現背痛及上腹痛,也陸續有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的症狀,於診所拿胃藥治療,仍未得到改善,排尿呈現茶色合併有黃疸發生。轉至成大醫院求診,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第3期胰臟癌,令病人和家人都難以接受。平日不菸不酒,為何還會罹患胰臟癌?

閱讀更多

更年期女性,一半以上有「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師教妳4招解煩憂

tCol 2020-05-15

林芷揚

更年期女性,一半以上有「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師教妳4招解煩憂

一位50歲左右女性,正值更年期,過去被西醫診斷有自律神經失調,平時個性急躁,晚上不易入睡,又有胃食道逆流,身體一有小恙馬上去大醫院檢查,非常擔心自己的疾病。最近,她因便祕問題到大醫院照大腸鏡後,因沒有發現問題,自行服用瀉藥,服用後馬上 拉肚子 ,接著卻又連續兩三天無法自行解便,需靠浣腸劑,於是前往中醫門診就醫。接受治療後一個禮拜,這名患者漸漸可以自行排便,之後繼續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並於服藥半年後,慢慢減低抗焦慮藥物的劑量,並能夠不仰賴安眠藥就入睡。

閱讀更多

焦慮、心悸、脾氣差,卻不是更年期?可能是「甲狀腺亢進」,8大症狀看這裡

tCol 2020-05-06

林芷揚

焦慮、心悸、脾氣差,卻不是更年期?可能是「甲狀腺亢進」,8大症狀看這裡

40歲L小姐因長期 拉肚子 而就醫,醫師曾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無異常,因此以口服藥物治療,但症狀並沒有明顯改善。之後,L小姐求助於家醫科醫師,表示她還有容易掉頭髮、失眠等症狀,經醫師安排抽血檢查後發現,原來是罹患甲狀腺亢進。

閱讀更多

長期失眠、胸悶,退休後才知是憂鬱症 醫師:女性風險較高,注意6個症狀

tCol 2020-04-30

林芷揚

長期失眠、胸悶,退休後才知是憂鬱症 醫師:女性風險較高,注意6個症狀

王媽媽(化名)長期失眠,有時還會胸悶,看了內科、心臟科都查不出原因,只靠醫師開立鎮定劑來放鬆助眠。她退休後轉至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看診,才知得了憂鬱症。服用抗憂鬱劑約一年後,症狀明顯改善,已經慢慢回復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

拉肚子不是飲食不潔,而是大腸癌?排便出現3大症狀,小心都是癌症警訊

tCol 2020-04-17

林芷揚

拉肚子 不是飲食不潔,而是大腸癌?排便出現3大症狀,小心都是癌症警訊

20211022編按:前立委朱高正週五(10/22)晚間7點多,因大腸癌病逝萬芳醫院,享壽67歲。朱高正好友、前立委林正杰在臉書寫下「高正,所做已做,不枉此生,安息吧,同志。」朱高正去年因大腸癌兩度入院,今年初又因為局部腫瘤復發,侵犯到周圍器官,入住萬芳醫院治療,前後已經治療約兩年,知情人士說,本周三他進去搶救後,多重器官衰竭,週五便離世。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如何能夠警覺大腸癌病徵呢?每天解便的型態就要注意!

閱讀更多

小心胰臟癌!症狀不明顯、死亡率高,有皮膚癢、發燒、體重減輕和拉肚子8大前兆立即就醫

tCol 2020-04-06

林芷揚

小心胰臟癌!症狀不明顯、死亡率高,有皮膚癢、發燒、體重減輕和 拉肚子 8大前兆立即就醫

20210725編按:新北市國民黨議員唐慧琳因罹患胰臟癌第三期,傳出25日凌晨辭世,享年49歲。由於相當年輕的緣故,身邊許多人都很詫異。對此,國民黨中央委員徐正文在臉書發文證實此消息。唐慧琳是在2019年12月被醫師宣佈罹患「癌王」胰臟癌,身心都飽受折磨,但她說自己沒有氣餒和放棄的權利,下定決心奮戰到底,因此罹癌後鮮少公開露面,專心治療。她最後一次臉書發文,是3天前提醒網友做好防颱準備,除寫下「祝福大家一切平安、順心」,並預祝選手們奪金為國爭光,發文當天許多網友替她加油打氣,現在傳出過世消息,網友也在底下留言悼念「一路好走」。「癌王」胰臟癌是個沉默殺手,症狀不容易發現又死亡率高,醫師提醒, 出現皮膚癢、發燒、體重減輕和 拉肚子 等8大前兆,就要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閱讀更多

「我想變得更好」但是,是誰定義了這個好?問問自己「三件事」,讓幸福重新來敲門!

tCol 2020-04-01

蘇予昕

「我想變得更好」但是,是誰定義了這個好?問問自己「三件事」,讓幸福重新來敲門!

當你在追求一個你認為「好」的信念、一個你認為「對」的目標時,若總讓你感到痛苦焦慮,那就是不太對、不太好,強烈的情緒正在邀請你暫停下來,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閱讀更多

調整過敏、胃腸功能改善的益生菌該怎麼挑? 營養師:掌握五大關鍵點

tCol 2020-03-26

健康力 審稿:營養師沈舉茀

調整過敏、胃腸功能改善的益生菌該怎麼挑? 營養師:掌握五大關鍵點

「益生菌到底要怎麼選呢?為什麼我吃了這麼久卻沒有效?」NO!NO!NO!人有百百種,益生菌也有百百種,吃錯了,當然沒用!「益生菌」是指對健康有正面幫助的微生物統稱,但可不是每種菌都有改善過敏體質或腸胃功能,不同的菌種不但功能不同,功效強弱也不同,就像游泳選手不一定擅長跑步,而高中校隊跟奧運選手的能力落差更是高下立見。面對茫茫菌海不知該如何挑選?掌握五大關鍵點,就能輕鬆找出適合自己的真命天「菌」!

閱讀更多

因為疫情無法出國、無法回家怎麼辦?旅遊作家:生命只有一條,不需要為了冒險而踏上危險

tCol 2020-03-25

雪兒Cher

因為疫情無法出國、無法回家怎麼辦?旅遊作家:生命只有一條,不需要為了冒險而踏上危險

常在看許多旅遊文章時,都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踏出世界的美好,不過當我走上這條路時,更想表達的是過程並非真正如此。為什麼歸來後如此喜歡旅行,不是因為離開讓我看見多少大山大水,而是我真實經歷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光,才能在異鄉看見不同的自己。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