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8
照護線上
「王先生,你的左眼確定發生了黃斑部病變,所以看東西會覺得變形。」醫師慎重的說,「這個問題最好要儘早治療,否則視力可能越來越差。」「接下來該怎麼辦?」王先生問。「目前主流治療方式是眼內注射藥物。」醫師說。「打針?!每個月都要施打嗎?這樣要一直來醫院好麻煩!」王先生焦慮的回答。
閱讀更多
2024-03-05
亞當.格蘭特
十年前,假如你告訴艾琳.麥卡錫(Erin McCarthy)說,她會成為一名教師,她會捧腹大笑。當她從大學畢業時,她最不想做的就是教書了。她對歷史深深著迷,但是覺得社會學課程無聊死了。但艾琳想找到方法,替被自己忽視的部分以及被自己遺忘的事注入 新生 命,於是她開始去博物館工作。
閱讀更多
2024-03-01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08
Q:我是雯芬,今年62歲,最近36歲大兒子吵著離婚,讓我不知該如何是好?當年兒子跟小1歲的媳婦奉子成婚,兩人育有17歲女兒與16歲兒子,都讀高中了。雖然平常我沒跟兒子一家同住,但媳婦常會過來探望,我也很喜歡這個媳婦。但現在兒子不但外遇,還跟人妻小三有了孩子,媳婦跟我哭訴不想離婚,我也不希望他們離婚,兒子一次破壞兩個家庭,實在不懂他在搞什麼!是否有希望讓一切恢復原狀?兒子外遇的女人比他大2歲,不但已婚、還有小孩。我問兒子是在哪裡認識的,他卻堅持不說,直說沒我的事,大概怕我或媳婦找上對方,非常庇護那個女人。原本媳婦只是隱約感覺不對勁,直到兒子說要離婚、搬出去住,才知道事態嚴重!感覺兒子很迷戀小三,說要租房子準備她生產,雖然小三才懷孕2個月,但他腦中已經描繪新的人生藍圖,似乎真的要拋棄妻兒展開新人生。多年來我沒看過兒子跟媳婦吵架,一家4口一直幸福過日,怎麼會突然就變成這樣?媳婦雖然也在工作,但收入有限,兩個孩子在教育上又是正花錢的時候,實在令人擔心,不知道他們母子3人今後怎麼辦?是否有方法可以讓兒子確保他們母子的生活及教育費用等?雖然我跟兒子說,這樣做是破壞兩個家庭,對方丈夫也可以要求賠償,而且那女人也得支付孩子的扶養費等;加上必須支付媳婦跟孩子們的費用,將來還有新家庭的生活開支,怎麼負擔得起?但他只是嫌我囉嗦,根本聽不進去!據說小三已確定要離婚,所以兒子焦急地想搬去跟她同居,感覺那女人成熟老練,兒子幾乎全聽她的!現在兒子為愛不顧一切,完全忽視現實,我已經搞不清楚他是被沖昏頭還是已覺悟,到底我能做什麼?
閱讀更多
2024-02-23
NOW健康
腎功能出現問題的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當腎功能衰退到10%至15%以下,身體才開始出現不適症狀。一旦腎功能狀況變得很差,無法負荷身體代謝需求,可能出現容易疲勞、體內水分排不出產生水腫、出現呼吸喘並伴隨貧血、頭暈等症狀;若毒素累積過多,也會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品質,情況嚴重恐接受洗腎治療。
閱讀更多
2024-02-22
尚瑞君, 林祐亨
我們家室內和戶外庭院都種了許多花卉跟植物,它們都有不同的特性,需要不同的照顧,也有最適合的生長環境。例如:七里香需要修剪,黃金葛不喜歡曬太多太陽,但玫瑰花愛曬太陽。
閱讀更多
2024-02-21
林韋伶
2月初公布預估配息0.4元的國民ETF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隨著除息日接近,近一周吸引逾109億元資金卡位,也顯示高股息ETF的人氣不墜。而在3月即將開募的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39),未推出先轟動市場,根據該檔ETF連結指數的回測,年化報酬率達13.71%,不僅領先大盤,表現也優於市值型ETF。
閱讀更多
2024-02-17
NOW健康
民進黨15日表示,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身障律師陳俊翰,疑似因感冒引起併發症,不幸於2月11日逝世,享年40歲。消息傳出,引起各界震驚,事實上,上個月底,陳俊翰律師才出席SMA罕病活動,為SMA罕病病友爭取醫療權益,沒想到不到半個月,竟與世長辭。
閱讀更多
2024-02-16
郭美懿
現代人由於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中風病患已有日漸增加的趨勢,但不只腦部會中風,眼睛也會中風!醫師提醒,有突發性、無痛的單邊眼睛視力下降,甚至看東西中間有黑影,就要當心是「眼中風」的徵兆!眼中風不會直接導致失明,但後續併發症可能會間接使視力越來越差,因此出現相關症狀千萬別輕忽,應盡快就醫散瞳檢查。
閱讀更多
2024-02-02
NOW健康
台灣人口近視率全球數一數二,視力健康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你有想過早日擺脫惡視力的束縛嗎?隨著眼科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中年之後想恢復良好視力狀態,甚至沒有老花、白內障,其實可以不需等待。
閱讀更多
2024-01-22
照護線上
現代女性晚婚不孕人數越來越多,台灣凍卵協會理事長曾琬婷表示,隨著女性教育程度提高,女性逐漸拿回自己的生育權,選擇晚婚、晚生或不生者皆有,之前做的調查,也發現大家預期的生育年齡也越來越高,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然而身體狀態會隨年齡增加而逐漸衰退,因此非常建議女性要更清楚自身卵巢健康,才能全面掌握職涯、夢想與家庭生育等規畫,做多方考量。
閱讀更多
4/ 30
第 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