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林靜君談心室
「老害」最初是指組織內位高權重的老人,腦袋僵固不化,變成妨礙組織進步的絆腳石,現在則延伸出讓人困擾的老人行為。接續還出現「軟性老害」,指的是雖然年紀不大,但出現「愛提當年勇、愛炫耀、愛說教」行為。
閱讀更多
2024-06-12
理白小姐(梁靖悦)
對一般人來說,自律是違反人性的。例如,想要每天早晨 6:00 起床,並且慢跑 30 分鐘,這件事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但是睡覺、耍廢、滑手機,這些事做起來卻不費吹灰之力,為什麼?因為內建的驅策力很強烈,所以不用鞭策,自動自發會去做。所以,想達成自律,必須找出「內心強烈的驅策力」,這個驅策力需要跟情感連結越深,越強烈!
閱讀更多
2024-06-02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在一段關係中,最辛苦的並不是單純的吵架或是冷戰,而是當你發現原本跟你在同一陣線的伴侶轉過身就聯合著他人來攻擊你。溝通是維持感情的重要基石。然而,有時候,即使是最親密的伴侶也會因為溝通不當而傷害到彼此。
閱讀更多
2024-05-20
學老誌/凃奕豪
妻子韓良露即將離世時曾說:「我走了之後,你要有一起吃飯的人。」這句夫妻分離前意義深長的寄語,其實沒說的是——「不要因為我不在了,而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了。」
閱讀更多
2024-05-17
黃明惠 整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仍是台灣不少家長的教育理念,大學該念什麼科系才有出路,更是過往一再討論議題。有名家長在社群Dcard分享育兒經驗,談到台大數學系畢業的兒子,他寫下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及引導,也提及自己在兒子各階段帶來深遠影響,文中滿是自豪;不過文章卻引起正反意見,兒子本人則在文章下方還原自己的成長歷程。
閱讀更多
2024-05-17
NOW健康
在家庭中,母親這角色,常被賦予許多重擔, 要處理家務、照顧長輩或子女等,如同時身為職業婦女,更是分身乏術,壓力山大。在全球,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不僅如此,根據 2024 年 4 月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期刊:亞洲》(JACC: Asia)期刊的研究指出,被診斷出憂鬱症的女性,比憂鬱症的男性更容易罹患心臟病。
閱讀更多
2024-05-14
鄭秋豫 教授
編按:前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鄭秋豫教授,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學者,同僚眼中精悍的鋼鐵人,卻在退休前遭逢人生劇變。她毅然放棄輝煌的研究生涯,成為丈夫全心全意的照顧者。 丈夫趙伏波教授曾任教務長、院長,從定向感流失、過家門而不入,日漸失語、失能,彷彿靈魂迷了途。身為語言學家,卻沒有任何文獻告訴她,怎樣照顧心智漸失、不發一語的伴侶。連要讓先生去洗個澡,都是一件超級艱難的事。有一回,丈夫四五天沒洗澡了,鄭教授靈機一動,就騙說自己手扭到了,撒嬌要先生幫自己洗澡,夫妻兩人感情很好,先生立刻就答應了,進到浴室裡,先生幫老師洗,鄭教授再順勢把水龍頭往先生身上沖洗。進去浴室之前,為免萬一,鄭教授請幫傭就在浴室門口等候,萬分抱歉地說:「一會若浴室裡有甚麼狀況,你進來可能會看到兩個沒穿衣服裸體的老人,我對你感到很抱歉,請你不要介意啊......」 3年暴瘦10公斤、失眠、焦慮,照顧的重荷凌遲著每一日。面對丈夫病況之不可逆,再多努力仍只餘無力,身心碎落的她,陷入憂鬱流沙…… 伴著椎心傷悲與潰堤的淚水,鄭秋豫教授毫無保留地坦露她守護摯愛,歷經四年多的心路。然而,即便曾一再地感到無助,她也從未絕望。 而隨著失智伴侶漸失認知能力,如她一般,體力、心力亦漸不堪負荷的高齡照顧者,後援又在何方?透過本書,我們不禁深思「老人照顧老人」的掙扎與困境。 「我怕他會半夜一個人出門去,總是提心吊膽地注意著他的動靜。如果我聽見的是他起床去浴室的腳步聲,立刻全身戒備地靜候馬桶沖水的聲音;如果我聽見的是搬動碗盤,也會一直等候到他搬累了停下來,確定他是要回房睡覺,而不是要出門。我從夜夜驚醒多次到已經夜夜不能成眠。」
閱讀更多
2024-05-10
郭美懿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據衛生福利部推估2022年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且有年輕化趨勢。過去大眾往往認為,失智了就沒有認知與行動能力,事實上他們仍能透過不同方式與社會連結,並做出貢獻。由社福團體與超商業者合作的「幾點了咖啡館」,就是希望透過每周1小時的門市參與服務,讓失智長輩化身店員接觸人群,藉以延緩退化。在這裡,也許結帳速度慢了點,也許點冰美式會來熱拿鐵,但每一杯咖啡都蘊含了阿公阿嬤的努力與心意。(原文刊載於2023/1/13,更新時間為2024/5/10)
閱讀更多
2024-05-09
學老誌/凃奕豪
對許多人而言,獨旅可能是一生中都未曾有過的國內旅遊經歷,更遑論是獨自出國旅遊。然而77歲的旅遊作家依品凡,卻在52歲開始一個人的獨旅,透過「獨自旅行」讓大眾認識—老年生活也可以如此多采多姿,顛覆一般人對老年生活的想像。
閱讀更多
2024-05-07
數位內容部
隨著台灣社會步入高齡化,許多熟齡民眾除了面對身體健康的挑戰外,心靈孤寂更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為此,任林教育基金會推出「人生自傳書」陪寫到府服務-「憶起優復」服務,並於5月起正式在「優照護」平台上架,透過書寫人生和敘事治療,提供長者心靈的慰藉和支持。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