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水分

顯示第 2712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尿路結石發作,血尿痛死了!醫師:4個習慣要注意,才能先預防

tCol 2020-09-29

李易紓

尿路結石發作,血尿痛死了!醫師:4個習慣要注意,才能先預防

女性患有結石的比率,近年來有增多趨勢,通常是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結石一旦發作,疼痛和血尿是最主要的2大病徵,有時也會有噁心、腹脹等症狀出現,疼痛感會隨著結石的急、慢性,以及所在位置、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程度表現。醫師提醒,預防結石在飲食習慣上,有4個必須要調整的。

閱讀更多

消除腰內肉,跟火雞脖、鴕鳥背說掰掰!白雁教4動作延緩衰老,回復美好身段

tCol 2020-09-24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消除腰內肉,跟火雞脖、鴕鳥背說掰掰!白雁教4動作延緩衰老,回復美好身段

女人40歲開始,新陳代謝能力大幅下降,國外研究發現,步入中年的女性新陳代謝速度要比同年齡男性慢20~30%,而且雌激素分泌下降,代謝率降低,腹部更容易累積脂肪。除了胖肚子,還要留意3個部位最容易顯老態,氣學管理專家白雁建議,透過氣功運動提升代謝力,對延緩衰老很有幫助。

閱讀更多

「168斷食法」真能成功減肥?營養師分享6方法證實:正確使用是有效的!

tCol 2020-09-10

張家麒

「168斷食法」真能成功減肥?營養師分享6方法證實:正確使用是有效的!

減肥有句話這樣說「七分靠飲食,三分靠運動」,由此可見飲食的攝取、熱量的控制,佔減肥很重要的一環因素。紅遍全球的「168間歇性斷食」,近日也在台灣流行了起來,許多人都用此方式減肥,到底什麼是168斷食法?是否真有效果?營養師宋明樺表示,進食時間控制好熱量和嚴格遵守禁食,「正確使用是有效的」。

閱讀更多

不是胖,也不是脹氣?四種癌症、肝硬化容易造成「腹水」,醫師2方法診斷

tCol 2020-09-01

照護線上

不是胖,也不是脹氣?四種癌症、肝硬化容易造成「腹水」,醫師2方法診斷

你聽過生病後有了「腹水」的狀況嗎?腹水,代表肚子裡的空腔裝進了一堆水,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腹水的問題呢?一起來看看。

閱讀更多

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多數患者無症狀,4種篩檢及早做最重要

tCol 2020-08-28

生活i健康

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多數患者無症狀,4種篩檢及早做最重要

大腸直腸癌宛如無聲的殺手,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不過,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可達90%,是醫師眼中適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可預防的癌症。

閱讀更多

高溫炎熱!喝水方式錯誤,當心引發腎衰竭 醫師:注意3症狀、補水有訣竅

tCol 2020-08-25

林芷揚

高溫炎熱!喝水方式錯誤,當心引發腎衰竭 醫師:注意3症狀、補水有訣竅

天氣炎熱不只要補充 水分 ,而且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否則可能已經來不及。高溫加上 水分 補充不足,容易引發熱衰竭,引起虛弱無力、噁心想吐的症狀,嚴重時還會造成腎衰竭,不可不慎。

閱讀更多

疲倦無力、長濕疹,原來體內濕氣太重了!中醫師3招有效排濕、拒絕水腫

tCol 2020-08-24

林芷揚

疲倦無力、長濕疹,原來體內濕氣太重了!中醫師3招有效排濕、拒絕水腫

時序已從夏季進入初秋,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剛過,代表暑氣終止,天氣開始逐漸轉涼,雖然白天還是很炎熱,但夜晚已漸漸偏涼。中醫師表示,隨著陽氣減少,不少人近期都覺得身體重重的,出現疲倦、頭暈、頭脹、腹瀉、胃口不好甚至起濕疹,都是長夏濕氣未排出體外所引起的症狀。

閱讀更多

疏忽夏日危機?當心5大疾病來敲門!

tCol 2020-08-21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醫師

疏忽夏日危機?當心5大疾病來敲門!

隨著氣候變遷,夏日溫度逐年升高,民眾愛吃生冷的食物解暑,不小心就把細菌吃下肚?人手一杯手搖飲品,你有注意過糖份攝取嗎?夏日除常見的體溫失衡引發中暑外,也有許多疾病接連發生,就讓創健告訴你,該如何預防才能安心度過夏日假期!

閱讀更多

夏天水喝不夠,心肌梗塞風險增!醫師:心肌梗塞不會痛,注意這7大症狀

tCol 2020-08-21

林芷揚

夏天水喝不夠,心肌梗塞風險增!醫師:心肌梗塞不會痛,注意這7大症狀

心臟疾病蟬聯臺灣十大死因第二名,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胸痛、胸悶、冒冷汗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把握心肌梗塞急救黃金時間。

閱讀更多

腎功能不佳,採低鈉飲食很危險?出現3症狀,要留意鉀離子過高恐致命

tCol 2020-08-20

NOW健康

腎功能不佳,採低鈉飲食很危險?出現3症狀,要留意鉀離子過高恐致命

不要吃太鹹選擇低鈉鹽,這有可能讓許多人陷入迷思,低鈉等於少鹽,購買食用鹽或食品時,只要看到標註低鈉,就會有種安心感;然而事實上低鈉不等於低鹽,部分低鈉產品為了保持口感,會用鉀代替鈉,如果腎臟功能不佳鈉排出困難,再加上正在使用部分降血壓藥物,最危險有可能發生心律不整導致死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