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2
王雅玲
推門走進嘉義大林鎮民權路上的一家咖啡店,首先映入眼簾的,有白髮長者在教學薩克斯風、有年輕人正在準備長照據點活動直播、有人沖咖啡、有人在角落清掃,大夥兒各司其職,一點也不干擾。有意思的是,在這裡,鈔票和各種電子支付都不管用,換工會員和家庭照顧者用的是「大林幣」,以一種「以工代酬」方式獲得彼此的協助。
閱讀更多
2022-02-28
郭美懿
隨著本土疫情趨緩且穩定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週一(3/1)起放寬防疫措施:包括戶外運動可脫口罩、雙鐵開放飲食、宴席逐桌敬酒,賣場、超市及市場也開放試吃。不過目前仍有吃飯、唱歌相關的群聚事件,所以3月份唱歌仍須配戴口罩。
閱讀更多
2022-02-25
卡特里娜・翁斯塔
關於家庭,有二點同樣重要且並存的真理:第一、家庭是幸福的泉源、聖殿和安全的所在;它反映出我們的特性,顯現出我們的審美觀和我們的過去。第二、家庭是強佔我們週末最多時間、進而摧毀它的主要元凶。
閱讀更多
2022-02-22
保羅.多倫
收入本身不會讓你更快樂,但收入使人擁有更多選擇,有更多欲望得以實現。 更多收入表示你可以買更多東西或減少工作量,也可以兩者都要。
閱讀更多
2022-02-16
何妤玟
當女人有了家庭後:「在好媳婦、好妻子、好媽媽之外,我是誰?」這兩年國內外疫情肆虐,演藝圈也不平靜,好幾對名人藝人夫妻檔離婚的新聞,讓許多網友在社群媒體上紛紛崩潰:「連某某某都離婚了,我不再相信愛情了」、「公主和王子的愛情真的存在嗎?」不只一次有讀者私訊我:「妤玟,你離婚後,還會相信這世界上有公主和王子的愛情嗎?」「公主和王子的愛情?」嗯……我的回答是,相信。
閱讀更多
2022-02-15
NOW健康
別以為失智症是老年人的專利,實際上失智症並非單純的老化現象,日常飲食中含有的重金屬、農藥及過氧化物等,都可能是造成失智的原因之一。若不及早預防,等到發現時藥物治療僅能延遲失智症病程,無法治癒;對於家屬而言,長期照顧失智症患者也會是沉重的負擔。
閱讀更多
2022-02-14
照護線上
五十多歲李先生在4年多前因為持續拉肚子而發現潰瘍性大腸炎,但是由於工作忙碌,所以沒有規律接受治療。
閱讀更多
2022-02-11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55
Q:我是美玲,今年49歲,老公50歲,結婚15年,有兩個就讀國中的孩子,一男一女;老公是獨子寡母家庭,還有多位姊妹,婚前他就背負家裡債務,高中畢業後工作奉養我73歲的婆婆至今。我們婚後雖沒跟婆婆同居,但老公堅持不住外縣市,不時回去探望婆婆。兩人親密程度讓我吃味,甚至感覺噁心,像是彼此說話時宛如情人、逛街時牽手;他記得婆婆生日、也清楚她愛吃什麼,常特地買來送去,自己沒空送就要我送,每次家庭旅行非要帶婆婆不可!我抗議多次,但他認為媽媽只有一個,老婆個性與價值觀不同,無法溝通、相處能分開,沒什麼大不了,婆婆的順位永遠在我之上,而且我是可替換的!我跟老公婚後不久就因照顧孩子與起居習慣不同而分床,感情變淡,沒有深度交流,是連肌膚之親都闕如的無性生活。我曾表示應該經營夫妻關係,他卻認為結婚久了,很多人這樣過,反而認為我應拓展 社交 圈;但我不想夫妻變成室友,沒有被愛的感覺,很痛苦,但老公不在乎,泰然處之。我們到底是否還適合持續下去?老公對我到底還有沒有愛情?還是只剩家人情份?周遭有些朋友婚齡很長,夫妻互動好且很恩愛,難道實情並非表面所見?
閱讀更多
2022-02-11
翁申霖
新冠(COVID-19)疫情爆發已逾2年,病毒至今仍在全球不斷流竄,為了因應高傳染的特性,以及不斷突變的變異株,各國加緊腳步催促民眾接種疫苗,如今台灣也已來到第三劑加強針的進度。近日,有一中年男子創下確診最長時間紀錄,一共被檢測出78次陽性反應,被隔離時間長達14個月!
閱讀更多
2022-01-24
林志豪醫師
李爺爺跟奶奶感情很好,爺爺被診斷出巴金森症後,奶奶每次一定都會陪爺爺來門診。她總是說爺爺年輕的時候為了這個家很努力,什麼工作都做,可能這樣把身體做壞了。雖然每次我都想說點什麼,但最後還是笑而不語。
閱讀更多
23/ 30
第 2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