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1
林依榕整理
Omicron變異株傳染力強,所幸確診者以輕症居多,台灣與病毒共存之路勢在必行,面對病毒到底該做哪些準備?又該如何減少辦公室、住家被病毒感染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2-05-05
陳重銘
編按:55歲的陳重銘曾經是流浪教師,36歲才考上公立教職。他的收入和一般上班族差不多,卻因擁有理財頭腦,以長期抱著績優股,將每年配息拿來買金融股,繁衍出股子股孫,10多年存到2千張金融股,讓他的財富雪球般越滾越大。「一開始花3個月時間只能買1張股票,我還是拼命存錢,並學習『用錢賺錢』的知識,這樣持續了20幾年,我靠理財改變了我的人生……」3年前,新冠疫情席捲而來,陳重銘不但不擔心失業,更乾脆辭職,快樂退休。他笑道:「今年我可以領到500萬元股利。」
閱讀更多
2022-04-29
莎莉夫人(Ms. Sally)
在我求學的那個年代,沒有生命教育課程。作為外省老兵的女兒,我沒見過我的祖父母;我的客家外公,在我出生前,因心肌梗塞過世。我第一次經歷親人的死亡,是外婆因病去世,但那時年紀小,對「死亡」這個課題,並沒有深刻的體會,直到父親去世,我才真正上了一堂生命課。
閱讀更多
2022-04-29
鄭教暎
這世上有許多想要改變、挑戰與夢想能夠成功的人,社會上也充斥著以變化、挑戰時代為關鍵字的箴言,例如「想要出人頭地,就應該這樣做」、「勇於嘗試改變」等等。然而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中說道:「真正的探險之旅不在尋找新風景,而是能用新的視角去欣賞。」
閱讀更多
2022-04-18
郭美懿整理
近日本土疫情持續擴散,已連3天單日新增破千例,繼新北市啟動輕症在家照護,台北市、高雄市陸續跟進,未來輕症居家勢將成為常態。究竟哪些人屬於輕症在家照護的對象?若居家照護又該準備什麼藥物?可以和未確診的家人同住嗎?
閱讀更多
2022-04-15
趙士懿, 陳秋華(採訪撰文)
在人間,你只短短停留二十九年,讓白髮人送了黑髮人;而且走得這麼匆忙,連一句告別的話都來不及說。是緣份,讓我成為你人生中最後一個通話對象;也因此,我得以在第一時間,送了你最後一程。這件事真的很令我悲傷,卻也讓當時的我興起預寫遺書的念頭,畢竟,誰也不知道無常何時會來,因此告別的話,最好提早說……
閱讀更多
2022-04-14
南亨到
我拿起一朵白菊花,潔白而修長的花瓣,在我手中輕輕搖曳。然後一手抓著花莖,擺到祭壇上,放在紅紅的棗子與溫暖的燭火之間,並將花朝外,花莖朝內擺放,希望這麼做能讓亡靈拿得到這朵花。祭壇上正中央,擺了寫上往生者姓名的牌位,「故 尹基煥(化名)」與「故 金鐘福(化名)」。我望著他們的牌位半晌,然後低下頭。無論故人的人生過得如何,期盼他們的最後一段路能安息。
閱讀更多
2022-04-14
郭美懿
隨科技便利與生活形態改變,久坐不動的工作型態越來越普遍,但根據美國《內科醫學年鑑》研究發現,每天坐超過13個小時的死亡風險,比少於11個小時者高出200%。只要坐超過30分鐘,患病風險就提高55%,而久坐超過90分鐘者,患病風險更是高出2倍。不僅如此,久坐會提升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死於心血管事件的機率增加90%,死亡率也增加49%,顯示久坐是造成早逝的危險因子。
閱讀更多
2022-04-13
郭美懿
42歲的范小姐每天忙著照顧孩子、先生,一年來卻發現躺著睡覺時呼吸不通順,半夜容易醒來並頻跑廁所,長期以來睡眠品質不佳,導致白天容易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精神萎靡而顯得蒼老,生活大受影響。她到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達文西懸壅垂咽顎成形手術,才終於改善狀況,不僅能夜夜好眠,平日精神與記憶力都變好,生活品質恢復昔日正常。
閱讀更多
2022-04-08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59
Q:我是淑惠,59歲,當公務員的老公再2年就要退休,結婚35年,有年過30的一對兒女。老公和子女對我漠不關心,老公也願意放我吃草,但周遭環境閉塞、保守,很難走出去,我該如何面對餘生,才能活出自己?我跟老公是戀愛結婚,當時窮到只有3000元,蜜月哪裡都沒去。婚後我們為在台北買房、送小孩出國唸書而拼命,我常加班到凌晨1、2點,1個月加班100多個小時。長期下來我和老公已無互動,早就分房睡,無性20年。前幾天我半夜如廁不慎跌倒,眼角烏青腫了一大包,翌日去看醫生,老公甚至沒半點反應。他下班不談公事,老同學想在電話中跟我打招呼,他也代我拒絕,不讓我靠近他的交友圈。但他不會吵架,下班就回家吃飯、飯後散步;我因睡眠品質差,還得5點多早起幫他弄早餐、帶便當,因此無法一起去。我曾提到怕耽誤他早餐而備感壓力,他卻冷回:「明天起就不必弄了!」讓我更覺得應該活回自己!我5年前退休,沒職場朋友、不用臉書,LINE好友也只有幾個人,唯一能交心的同學去年搬回高雄,讓我失去了唯一談心對象。現在因疫情更常關在家裡,連鄰居都誤以為我出了遠門。拼命買的透天厝,卻讓我感到沒容身之地。我曾問老公:「我搬出去好嗎?」他說我快樂就好,並未留我。反正女兒把我當 空氣 ,但對爸爸還OK,我已無掛念。我曾想回鄉下娘家,照顧老病母親,但哥哥認為我若離婚會遭議論而拒絕,我也不想添麻煩而作罷。我還有點儲蓄,想找個寺廟住圖清靜,活幾年算幾年,這樣想對嗎?
閱讀更多
21/ 30
第 2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