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紅豆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12

第2件7折,比1件8折便宜?他揭生活中最常害你「浪費」的6種消費陷阱,25歲成功存百萬

tCol 2021-02-20

李勛

第2件7折,比1件8折便宜?他揭生活中最常害你「浪費」的6種消費陷阱,25歲成功存百萬

新生代理財投資YouTuber李勛 SHIN LI,從大學時期就存下20 萬;出社會後,沒進公司上班、沒有固定收入,藉著理財技巧,卻能賺多存多,25 歲成功達標百萬存款。沒有富爸爸、也非財經背景出身的他,想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透過投資理財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且必須要身體力行才有機會達成。

閱讀更多

忘了怎麼「玩」,就開始衰老!中年後尋找「沒有錢」也願意做的事,有樂趣又樂活

tCol 2021-02-05

林靜君談心室

忘了怎麼「玩」,就開始衰老!中年後尋找「沒有錢」也願意做的事,有樂趣又樂活

人是什麼時候開始變老的?村上春樹說:「人是一瞬間變老的」,我則認為人是從忘記「玩」的那一刻開始邁向衰老。

閱讀更多

癌症時鐘再快轉!營養師教您吃出防癌新高度

tCol 2021-02-01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 營養師

癌症時鐘再快轉!營養師教您吃出防癌新高度

癌症已蟬連38年為國內死因之首,癌症的成因,絕大部分是因為基因受損,特別是基因控制的失調,經過數十年慢慢產生癌細胞。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全世界一千萬的癌症死亡者,如能早點注意飲食,減少外來致癌因素,一定可以減低三至四成的罹癌機率。

閱讀更多

冬至大口吃湯圓 營養師:湯圓人不圓靠這招

tCol 2020-12-21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陳建志院長 創健 營養師

冬至大口吃湯圓 營養師:湯圓人不圓靠這招

「冬至」是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日,依照傳統習俗會在這天吃湯圓應景,除有團圓、圓滿的象徵外,也意味又長了一歲。但家家戶戶都在團圓吃湯圓時,減肥民眾卻是好孤單一口都不敢吃嗎?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叮嚀,民眾日常控制體脂肪、血脂、血糖是好事,但心情愉快也是常保健康之道,冬至不妨應景吃一顆湯圓,只是口味選擇相當重要!

閱讀更多

預防慢性病、減少癌症風險,也適合糖尿病患者!多吃5種顏色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tCol 2020-10-08

陳偉

預防慢性病、減少癌症風險,也適合糖尿病患者!多吃5種顏色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美國癌症協會推薦彩虹飲食法,將蔬果分類成綠、紅、橙黃、紫黑、白5種顏色,他們認為每種顏色都有不同的營養素和對應的保健功效,在預防慢性病、減少腫瘤風險等方面有不錯的效果。而彩虹飲食法同時也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

閱讀更多

有「三高」嘴要更挑,才能遠離腎臟病!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減少負擔

tCol 2020-09-29

李易紓

有「三高」嘴要更挑,才能遠離腎臟病!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減少負擔

台灣飲食類型豐富又精緻,一般人容易不經意就吃了過量的蛋白質食物,隨著年紀漸長,過量的蛋白質,更是無形間增加腎臟不少負擔。營養師說,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慢性病患,可能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候選人,若有必要時,建議可以採取「低蛋白飲食」,來減輕腎臟負擔。

閱讀更多

高血壓飲食3大關鍵!營養師教你吃出穩定的血壓,擁抱健康與幸福

tCol 2020-08-28

李寧

高血壓飲食3大關鍵!營養師教你吃出穩定的血壓,擁抱健康與幸福

高血壓飲食指南,營養師教你吃出穩定的血壓,吃出健康與幸福!

閱讀更多

緩解便祕,還能降膽固醇、控血糖!減肥好幫手,膳食纖維多多的9種好食物

tCol 2020-08-04

今周特刊

緩解便祕,還能降膽固醇、控血糖!減肥好幫手,膳食纖維多多的9種好食物

膳食纖維不只能緩解便祕,還有助於降膽固醇、控血糖、控制體重,更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來源。

閱讀更多

結婚30年後才體悟:我們算不上郎才與女貌的「天造」,卻可以是畚箕對掃帚的「地設」

tCol 2020-05-11

蔡穎卿

結婚30年後才體悟:我們算不上郎才與女貌的「天造」,卻可以是畚箕對掃帚的「地設」

我們的組合只能算是非常平凡的配搭,因為知道自己的平凡,反而沒有錯過互相尊重的和諧。雖然三十年前,我們算不上郎才與女貌的天造,但三十年後,卻可以坦言我們是畚箕對掃帚的地設。

閱讀更多

失眠、盜汗、燥熱...更年期症狀好難受?中醫師教妳5招改善,吃對8食物平衡荷爾蒙

tCol 2020-04-22

林芷揚

失眠、盜汗、燥熱...更年期症狀好難受?中醫師教妳5招改善,吃對8食物平衡荷爾蒙

一名54歲女性,從40歲左右開始常常自覺容易喘及心悸,晚上睡覺時有燥熱感,無法安然入眠。52歲時停經後,常有咳嗽時漏尿的狀況,且近來晚上會皮膚搔癢,更加重失眠狀況。西醫診斷為蕁麻疹,但這名女性不希望西藥愈吃愈多,因此轉而尋求中醫治療。另一名49歲女性,近年來月經不規則,於48歲時發現血壓過高的問題就醫,但發現血壓是白天高、晚上低,服用降血壓藥物後,反而使血壓過低,西醫也建議不需要一直服用降血壓藥。這名女性個性容易焦慮緊張,且伴隨潮熱、手心腳心汗出的情況,又有心悸、眩暈等更年期症狀,最後決定尋求中醫治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