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罹患食道癌

顯示第 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3

食道癌9成患者是50歲至70歲男性!國健署提6大遠離致癌因子,落實生活中避免罹癌

tCol 2021-05-07

NOW健康

食道癌9成患者是50歲至70歲男性!國健署提6大遠離致癌因子,落實生活中避免罹癌

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食道癌好發於50歲以後!出現長期咳嗽、體重下降6症狀,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

tCol 2021-01-21

NOW健康

食道癌好發於50歲以後!出現長期咳嗽、體重下降6症狀,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

48歲的汪小姐,對飲食有自己堅持的喜好,愛吃辣的她,三餐的基本配備就是1罐辣椒醬一定要準備在桌上,還要再來上1碗熱熱的湯,溫度最好是冒煙微燙口。由於工作忙碌,為了犒賞辛勞的自己,每天回家前都會固定在住家樓下的便利商店帶上1手啤酒,再打開電視追劇1個人獨自喝光啤酒,享受微醺快感。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在同事眼中,都笑稱她是「酒國辣妹」。

閱讀更多

不只是吃燙口的食物,會增加罹食道癌機率!醫師:這7點也是危險因子

tCol 2020-07-14

楊雅婷

不只是吃燙口的食物,會增加罹食道癌機率!醫師:這7點也是危險因子

「病從口入」用在「食道癌」非常貼切。台東馬偕放射腫瘤科曹志鉦醫師表示,目前正治療一位63歲患者,平日有菸酒習慣外,外加常吃麻辣鍋,通宵打麻將,伴隨著長期有胃潰瘍問題,一陣子不明原因咳嗽及聲音沙啞,檢查後發現 罹患食道癌

閱讀更多

常喝熱湯,容易罹食道癌嗎?醫師:初期無明顯症狀,8個生活習慣要遠離

tCol 2020-05-18

林芷揚

常喝熱湯,容易罹食道癌嗎?醫師:初期無明顯症狀,8個生活習慣要遠離

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病人可能會感覺到喉嚨卡卡、像有痰一樣清不乾淨,也可能長期咳嗽。

閱讀更多

50歲易食道癌!少碰「這7樣東西」遠離癌症

tCol 2020-05-04

華人健康網

50歲易食道癌!少碰「這7樣東西」遠離癌症

2年前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因 罹患食道癌 而離世,有「短命癌」之稱的食道癌,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在每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2,700人、死亡人數約1,800名中,其中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

閱讀更多

50歲後男性,小心食道癌!平日少吃這6類食物,吞嚥困難快就醫

tCol 2020-04-28

林芷揚

50歲後男性,小心食道癌!平日少吃這6類食物,吞嚥困難快就醫

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且以男性居多。

閱讀更多

總是吃香喝辣?小心無聲殺手「食道癌」

tCol 2020-03-25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總是吃香喝辣?小心無聲殺手「食道癌」

食道癌近年比例逐年提升,已竄升十大癌症死亡率第9位,男性癌症的第6位。食道癌在過去並不被民眾注意,但在資深藝人安迪與裕隆董事長嚴凱泰相繼因食道癌過世,使得『食道癌』開始引起熱烈討論。

閱讀更多

咽喉癌才剛痊癒,食道癌又上身 醫師:避免癌細胞找上門,務必注意2件事

tCol 2020-02-26

華人健康網

咽喉癌才剛痊癒,食道癌又上身 醫師:避免癌細胞找上門,務必注意2件事

抽菸、嚼檳榔、愛飲酒?致癌三寶不離身,小心癌細胞愛找上你!現年56歲的李姓茶農為了務農提神,40年來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導致胃潰瘍、吐血及腹痛接連而來;2年前經胃鏡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下咽癌,雖透過化療和放療後痊癒,但沒想到日前回診追蹤又發現早期食道癌上身!所幸發現得早,醫療團隊採取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治療後沒有復發跡象,但也提醒患者「真的要戒掉致癌三寶了」。

閱讀更多

早期幾乎沒症狀!50歲後小心食道癌 醫師公布9大危險因子

tCol 2020-02-03

林芷揚

早期幾乎沒症狀!50歲後小心食道癌 醫師公布9大危險因子

吳先生這兩個禮拜覺得吃東西時吞嚥困難,剛開始固體食物都需要咀嚼到很小塊才能吞下去,後來漸漸進展到進食只能喝一些液體食物,就醫後發現 罹患食道癌

閱讀更多

食道癌風險高50倍!史丹佛研究:半數台灣人缺這基因,酒宜少喝

tCol 2019-09-20

華人健康網

食道癌風險高50倍!史丹佛研究:半數台灣人缺這基因,酒宜少喝

喝酒臉紅紅,小心健康亮起紅燈警訊!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喝酒臉紅與乙醛去氫酶(ALDH2)缺乏有高度關聯,特別是,台灣人若每天喝紅酒2杯(超過30毫升),臉部發紅, 罹患食道癌 風險,不僅較一般人高出50倍以上,甚至會增加其它癌症的風險。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