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美好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喪親後,我可以有「他走了,我就能鬆一口氣」的感覺?這樣的我,是真的是愛他嗎?

tCol 2025-04-02

林維君

喪親後,我可以有「他走了,我就能鬆一口氣」的感覺?這樣的我,是真的是愛他嗎?

在喪親的哀傷適應歷程,仍活在現世的家人,思緒往往會在現在與過去之間擺盪,對照著現在的處境,懊惱過去少做了些什麼。在擺盪整合的過程中,常會有許多心情,甚至是自我懷疑:

閱讀更多

室內空污警報!香氛蠟燭、精油是「毒氣炸彈」?研究:PM2.5、鉛毒恐傷心肺,增失智及肺癌風險

tCol 2025-04-02

蔡佳伶整理

室內空污警報!香氛蠟燭、精油是「毒氣炸彈」?研究:PM2.5、鉛毒恐傷心肺,增失智及肺癌風險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會利用香氛蠟燭、精油等小物來營造放鬆氛圍,無論是減輕工作壓力、舒解生活中的忙碌,還是單純想讓心情更輕鬆,這些香氛產品似乎成為了心靈的救贖。然而,你是否曾想過,這些看似無害的香氛小物,可能會讓你吸入大量的PM2.5?

閱讀更多

兒搬離家獨立,媽卻電話轟炸還搞突襲…丁菱娟4提點給爸媽:放下控制慾「留點距離,讓心更近」

tCol 2025-03-25

丁菱娟

兒搬離家獨立,媽卻電話轟炸還搞突襲…丁菱娟4提點給爸媽:放下控制慾「留點距離,讓心更近」

「留點距離,讓我們更近」,這是30多年前的廣告金句。一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這句話,因為我發現這句話適合套在任何人際關係,不僅僅是朋友、同事,甚至親人都是如此。但唯有親人這點最難,尤其長大獨立的小孩仍和父母同住,因為無可避免和父母朝夕相處了前半輩子,界線已經難以畫分,要留什麼樣的距離才算適當,考驗著親子關係。很多我輩朋友,現在正在適應這樣的改變。

閱讀更多

電影《婚姻故事》啟示:結婚是溝通,離婚是談判,孩子是談判籌碼?還是共同利益?

tCol 2025-03-24

鄭立德(Leader)

電影《婚姻故事》啟示:結婚是溝通,離婚是談判,孩子是談判籌碼?還是共同利益?

婚姻故事從紐約到洛杉磯:結婚是溝通,離婚是談判──孩子是談判籌碼?還是共同利益?

閱讀更多

退休後原只剩膝退化、當照顧者、沒朋友,住這後超想住到人生最後!楊寧茵:共生社區讓她不是孤島

tCol 2025-03-21

林暐鈞

退休後原只剩膝退化、當照顧者、沒朋友,住這後超想住到人生最後!楊寧茵:共生社區讓她不是孤島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0%,伴隨少子化、人類平均壽命不斷攀高等社會樣態,照顧人力減少、高齡獨戶數暴增、跨世代交流困境等問題。未來,人們將如何面對這劇變的大環境:超高齡化社會?

閱讀更多

忍受落髮、百針刺,只為「子女回家有媽叫」…罹癌媽辦「生前告別式」不留憾:用喜歡方式說再見

tCol 2025-03-20

郭美懿

忍受落髮、百針刺,只為「子女回家有媽叫」…罹癌媽辦「生前告別式」不留憾:用喜歡方式說再見

與其想著死亡,倒不如好好活在當下!彰化罹癌媽李明瑛忍受化療落髮、百針戳身的痛苦,只為讓子女回家有一聲「媽」可以叫。奇蹟抗癌25年後,她在今年農曆年前發現肝已腫大到如懷雙胞胎,決定接受安寧緩和療護,並舉辦生前告別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她說,死亡並非一件可怕的事,它其實是一個歡樂場面,「你和我必須是活在當下,活得精采。」

閱讀更多

罹癌後的第六年,我依然活著!我既然重生,我想要到偏鄉教書,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tCol 2025-03-19

戴逸群

罹癌後的第六年,我依然活著!我既然重生,我想要到偏鄉教書,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國中時期,一次音樂才藝表演時,我雙手止不住地發抖,無法完成樂器的吹奏。那時的音樂老師嚇壞了,趕緊囑咐家長帶我去看醫生。經過檢查,原來我是罹患了甲狀腺亢進,導致表演時心跳加速,心悸發抖。服藥兩年後,我的甲狀腺指數回到正常,固定的超音波檢查和回診成為我的日常,這樣的平靜直到我三十三歲回診的那年。

閱讀更多

日本經營之聖:切實地度過努力工作的每一天,就可以同時獲得高尚豪邁人格,以及美好人生

tCol 2025-03-18

稻盛和夫

日本經營之聖:切實地度過努力工作的每一天,就可以同時獲得高尚豪邁人格,以及 美好 人生

編按: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罹癌後接觸佛法,並將自己的人生、經營經驗與佛法之道結合,悟出的新生存法則。因為這樣的經歷,他體悟到人生與商場都充滿不確定性,此時必須回歸「本質思考」,從核心價值出發,自然能找到不為環境影響的正確之道。在《稻盛和夫 生存之道》裡,他以「利他之心」為核心,指出追求利他最終也將帶來利己的結果,並透過自己成功翻轉日本航空的經驗,強調「利他」的實踐價值。

閱讀更多

依穩固發出行動,有利無害!就算一時利益受損,最後該來的「利益」還是會來,絕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tCol 2025-03-17

稻盛和夫

依穩固發出行動,有利無害!就算一時利益受損,最後該來的「利益」還是會來,絕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編按: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罹癌後接觸佛法,並將自己的人生、經營經驗與佛法之道結合,悟出的新生存法則。因為這樣的經歷,他體悟到人生與商場都充滿不確定性,此時必須回歸「本質思考」,從核心價值出發,自然能找到不為環境影響的正確之道。在《稻盛和夫 生存之道》裡,他以「利他之心」為核心,指出追求利他最終也將帶來利己的結果,並透過自己成功翻轉日本航空的經驗,強調「利他」的實踐價值。

閱讀更多

從小經濟狀況不好、總覺低人一等,長大進一線城市公司、嫁好丈夫!她仍捨不得買衣、旅行、住好飯店

tCol 2025-03-12

周司麗

從小經濟狀況不好、總覺低人一等,長大進一線城市公司、嫁好丈夫!她仍捨不得買衣、旅行、住好飯店

我們可以怎麼樣探索自己的人生腳本呢?人生腳本是非常厚重的概念,艾瑞克‧伯恩用超過四百頁的著作進行了深入且詳細的探討。因此,腳本分析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在實踐中,比較簡便易行的方法是:把一個人的腳本看作一場有開端、有劇情發展以及有結局的戲劇,並探索其中包含的腳本結局、禁止訊息和驅力。本章將討論「腳本結局」。腳本結局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人內心深處對自身命運的信念:我這一生是幸得所願,還是終為一場空……。

閱讀更多

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