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3
律師娘講悄悄話
孩子會長大,你不能總是賴著他,老公可能會生病,你不能總要靠他照顧你,而不管是跟你再親密的人,都會有他們需要的空間,你得學會有時候要一個人,不要帶給別人困擾與負擔,而你也希望,你在親愛的人眼中,是豐富精彩而多元的,雖然看似不好掌控。
閱讀更多
2020-03-13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精神科醫師林奕萱
連著看完今天的下午診和夜診,滑個臉書就看到今天吳宗憲說「憂鬱症就是因為不知足」的新聞。果不其然被抨擊得很慘。
閱讀更多
2020-03-05
好心肝會刊
其實喉嚨卡卡的原因很多,也不見得就一定是口腔或喉部問題,包括食道癌、咽喉癌、扁桃腺發炎、聲帶瘜肉、自律神經失調、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等,都可能會讓喉嚨感覺卡卡。由於原因很多,除了求診耳鼻喉科,必要時也可以看腸胃科及 身心科 。
閱讀更多
2020-01-20
小虎文
臺灣的職場有加班文化,傳統家庭有犧牲文化,不自覺地用辛苦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走上這條路,請及時回頭,這麼多芳療故事的事實證明,唯有自己快樂,周邊的人才會快樂。尤其熟齡後要快樂,就跟過去的辛苦告別吧!現在開始用「幸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不管是朋友還是愛人,讓真心喜愛的人留在身邊,這不是任性,而是自覺。
閱讀更多
2020-01-10
彰基院訊
「小美為上班族,最近公司簽約業務忙得團團轉,好勝心強而壓力漸增,有一天開車上高速公路上,突然發生呼吸困難、心悸、胸悶、手抖,只能把車停在路肩,叫拖吊車下交流道。小美到醫院急診檢查,醫師告知沒有心肺異常就辦出院,但是回去之後上高速公路又有發作情況,每次約30分鐘,小美現在開車都會擔心隨時再發作,到門診重新檢查才發現是恐慌症……」
閱讀更多
2019-12-19
林靜君談心室
中年之後,容易覺得身上毛病多、不舒服、一天到晚覺得累、莫名心情低落、緊張焦慮、想東想西不開心、那裡痛這裡痛...總之渾身不對勁!看了醫生、做了檢查,醫生都說沒問題,更惱人的是家人還責怪自己「疑心病」,但身體是自己的,真的就是不舒服,為什麼總是被說沒問題?
閱讀更多
2019-11-27
賴奕菁
「我媽報一個數字,說什麼時候要,我就得想辦法去變出來,按時給她。」她說。
閱讀更多
2019-10-15
林芷揚
近年來失智症在台灣越來越受到重視,民眾發現自己的專注力、記憶力下降時,也常常擔心大腦是否已經退化、罹患了失智症。事實上,許多人不是真的失智,而是「假性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19-10-05
林芷揚
若家人長期出現忘東忘西、同一件事情不停重複詢問、不斷提到以前的人事物,應懷疑失智的可能。失智症的症狀相當多元,除了記憶力衰退之外,妄想、情緒躁動、個性突然改變、空間感喪失等,也是常見的失智症狀。
閱讀更多
2019-09-23
林芷揚
40歲起預防肌少症很重要!一旦肌少症找上門,連提菜籃、爬樓梯都會有困難,最終將臥床、坐輪椅,降低生活品質。遠離肌少症,高蛋白飲食、阻力運動缺一不可。
閱讀更多
5/ 7
第 5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