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林暐鈞
根據最新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癌症)排名第一,死亡人數為5萬3,126人,占總死亡人數25.8%,較111年上升2.2%,可見癌症的防治,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戰將!深耕質子治療服務將近20年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質子治療中心院長趙坤山表示,「質子治療是很有競爭力的!」他期盼這樣精準、副作用小的治療方式,能成為眾人,甚至宣揚國際遠離癌症的福音。
閱讀更多
2024-07-16
柴田重信
有人主張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卻也有越來越多人認為「不吃早餐好處多多」。現代人不比我們的老祖先,必須一大早出門耕種、狩獵,費心張羅一天的食物,如今我們成天坐在 電腦 桌前,出門有車代步,就連走路的機會都很有限。因為這樣的生活型態,讓不少人大聲疾呼,一天吃足三頓飯,根本是不合時宜的守舊觀念。
閱讀更多
2024-07-11
黃明惠 整理
台股近日走紅,加權指數一舉衝破24000點,11日台積電早盤更登上1070元,同時多檔ETF績效水漲船高。其中,逾130萬受益人的00878在這波大漲行情帶動下,股價一度觸及24.66元,改寫基金成立以來新高,逾130萬受益人通通賺錢。(原文刊載於2024/7/5,更新時間為2024/7/11)
閱讀更多
2024-07-10
NOW健康
白內障在眼科是相當常見的老化疾病,位於眼睛瞳孔部位後方的水晶體有如相機鏡頭,隨著使用時間愈久,開始混濁變黃,視力品質也隨之下降。現今白內障手術不斷進步,加上各式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問世,讓近視、老花、散光等所有屈光問題能1次獲得改善,眼科醫師朱智盟指出,挽救視力危機應趁早,別等到白內障過熟才做手術,風險相對提高。
閱讀更多
2024-07-05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17
Q:我是雅芳,今年56歲,老公57歲,我跟老公都是再婚,老公是二婚,我是三婚,兩人雖各有先前婚姻留下的兒女,但都獨立了。我老公從5年前開始上健身中心,以前一週1~2次,但近2年幾乎天天下了班就去,連晚餐都在附近吃,偶而回家再出門,也是噴了香水才去,跟我幾乎沒有任何交集,一吵架就說要趕我出門、要離婚!我覺得他應該是有外遇,不知為何我們會變成如此稀薄的關係?我也想離婚,但擔心什麼也拿不到,他的不貞是否可以成為離婚獲得贍養費的有利根據?我們雖然都是再婚,但交往同居10年,正式登記結婚10年,因為各有子女,是很慎重才結婚的,實在不知道為何會走到這狀態?我原本在上班,今年公司收了,才變成專職主婦。在家時間長,越來越難忍受不照面、不溝通,也不分攤家用的老公,這樣的男人,我還要他做什麼?其實我老公是高層主管,年收入至少300萬,但他對我苛刻,尤其近2年,家裡花用幾乎都是我在出,他的詳細收入或銀行帳戶從沒讓我過目。我們婚後10年一直是租房,曾提議他把年終獎金存起來比較好,但只要提到錢,他就不開心。不過,我最近打開他的 電腦 ,發現他每個月都拿好幾萬元給他離婚的次女,而且每月還在支付已過戶給前妻的房子貸款;但對我,除了現在住的房子租金外,他幾乎什麼錢都不出!他賺的多,卻不給家用,甚至連衣服鞋子也都是我買給他,這樣他還背叛我!我公司對面就是他的健身中心,以前來不及搭捷運或下班後有事,拜託他開車送我,他總說「浪費汽油」,但他每天去健身中心都開車,花錢在前妻、女兒或自己身上,他不心疼,就是不肯為我花一點錢!我覺得最近2年他的行徑實在可疑,不僅練得肌肉如年輕人,出門注重打扮、灑香水,還非常小心手機,洗澡時都藏起來,我覺得他是出軌了。我從垃圾桶撿到一些看起來是跟女人外宿或吃飯的收據,吵架時他的言語暴力也用手機拍下來,這樣對我提離婚是否會有利?我現在遭資遣,雖然有一筆遣散費跟積蓄,今後或還能找到工作,但若離婚搬出去住,生活水準顯然會降低;而且20年我為他付出許多,離婚很不甘願!如果想從他那裏獲得一些補償,該怎麼做才好?
閱讀更多
2024-07-03
李瑞瑾
「如果早點就會自己理財,才不會聽理專介紹亂買,還賠那麼多。」現年67歲的私立大學退休教師余先生,回顧過去30多年的投資經驗,是一段不斷犯錯、吃虧的艱難旅程。
閱讀更多
2024-07-01
NOW健康
眼睛是靈魂之窗,但隨著年紀增長、肌膚老化,再加上眼周肌膚較薄,皮下組織慢慢流失,使得歲月痕跡更容易從眼周透露;或是長期使用3C產品,又沒有適度休息、保養,導致眼周出現黑眼圈、細紋,甚至是凹陷或淚溝、眼袋等狀況,不但讓整個人失去光彩,同時也會產生自信心下降和焦慮感,因此,如何改善眼周問題顯得非常重要。
閱讀更多
2024-06-26
偉文隨筆
2018年任職日本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的飯塚醫師,在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中發表了一篇論文,證明下圍棋對於抑制認知機能衰退,也就是在失智症的預防及治療都有效果。
閱讀更多
2024-06-19
陳嘉新
在開放性病房工作的時候,常會碰到住院患者是以原因不明的身體症狀來住院的。這些患者通常遍遊各科,到處拿到「你沒病」的診斷,最後便被轉來精神科。大多數此類患者可以在門診追蹤,但少數患者因為症狀嚴重,影響情緒睡眠,因而被建議住院,方便進一步評估跟調整藥物。
閱讀更多
2024-06-17
郭美懿整理
衛福部統計處今(6/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位居主要死因前3位。前年度(2022)首次入榜的新冠肺炎,則隨疫情緩和從第3名降至第6名,死亡人數較2022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
閱讀更多
4/ 30
第 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