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郭美懿
癌症為我國10大死因首位,平均每4分2秒就有1名台灣人罹癌。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覺得罹癌是天降橫禍、毫無道理,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卻直指:「癌症,不是無緣無故找上門的!」他說,形成癌細胞的幕後有4大黑手,除了天生的遺傳基因,還有生活方式、環境與感染,癌症不是隨機抽籤抽中你,而是跟「生活的每一個選擇」息息相關。
閱讀更多
2025-04-16
ICU醫生陳志金
編按:國人對醫美接受度大,但有些人愛美卻又貪便宜,由非專業人士施打來路不名針劑,不但沒變美,還可能把命搭進去!疾管署公布,出現今年首例「醫源性肉毒桿菌中毒」,一名40多歲女子網購美容針、並由賣家「到府施打」,結果3天後陸續出現吞嚥困難、肌肉無力等症狀,發病第6日更因呼吸衰竭插管送進加護病房。女子後來申請自費使用抗毒素,該藥物為每瓶22萬6480元,共申請1瓶治療。到底「肉毒桿菌中毒」有多嚴重?以為是簡單抗皺,卻換來手腳癱瘓、無法呼吸、甚至可能致命!ICU醫師陳志金告訴你真相:肉毒桿菌不是每一針都安全,你打的可能不是變美,是慢性中毒──
閱讀更多
2025-04-16
杜元坤、吳佳晉
「這真的是同一個人嗎?」不認識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的人,從網路搜尋他的名字,比對早期照片中的他與近幾年影片裡的模樣,忽胖忽瘦,不免費解:「這個人怎麼從『肯德基爺爺」變『魯夫』?」至於認識杜元坤的病人們,一踏進診間,看到杜元坤本尊,嘴裡迸出第一句話都是:「院長,您怎麼變那麼瘦?」面對這些病友的關心,杜元坤也不改幽默的回答:「我掉到洗衣機裡縮水了。」總讓病人、家屬聽了後,原本一臉的擔憂立刻轉為笑容。
閱讀更多
2025-04-16
蔡佳伶整理
每年3月至4月間櫻花盛開,還有海芋、九重葛、花旗木、蜀葵花、苦楝花等花期正盛,趁著天氣尚未完全轉熱,民眾瘋賞花踏青。但醫師提醒,民眾到戶外要注意花粉引起的過敏症狀,並防範野外蚊蟲叮咬,營養師則提供幾種春遊時容易遇到的問題及解決食方。
閱讀更多
2025-04-10
郭美懿整理
大腸直腸癌多年來高居國人10大癌症之一,近年更呈現年輕化趨勢,許多患者在50歲前即確診,醫界稱之為「早發型大腸癌」。一般而言,若出現血便、糞便帶黏液、排便習慣改變、腹部悶脹或疼痛、排便不順等情形,常被誤以為是痔瘡或腸躁症等腸胃問題,從而延誤診斷,錯失治療時機,因此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十分重要。
閱讀更多
2025-04-10
蔡佳伶整理
最近,因為全球關稅大戰,台股像坐雲霄飛車一樣,上上下下,讓人心驚膽跳,搞得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肩膀緊到爆。這時候,與其被市場情緒帶著跑,不如掌握真正能救你的「關鍵穴位」──內關、外關、上關!按對「關鍵3穴位」,幫自己打開冷靜模式,把恐慌關在門外。
閱讀更多
2025-04-10
郭美懿整理
96歲的許奶奶是接受安寧居家醫療的臥床患者,老人家已不復昔日照片中熱情參與教會的年輕樣貌,取而代之的是逐漸消瘦攣縮的身體及因失智而失去和摯愛兒女溝通的能力,只剩下一條維持生命的灌食鼻胃管……奶奶70歲的大兒子,對母親沒有生活品質的長時間臥床感到傷心及不捨,詢問:「有什麼方式可以減少最後臥床的痛苦?先前聽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奶奶能否透過這種方式,拔除鼻胃管,不再灌食了呢?」
閱讀更多
2025-04-07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雞排、鹹酥雞、牛肉麵、珍珠奶茶是台灣人的最愛,卻也容易引起大腸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二○○六年以來,大腸癌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的第二名,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名。行健醫療肝膽胃腸科醫師黃欣智表示,飲食西化及家族遺傳史,是造成大腸癌最主要的原因。
閱讀更多
2025-04-07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我跟你說,我真的好感恩,四年前我有來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我真的覺得自己非常、非常幸運!」一見面,蕭彤雯就難掩感激之情。當時,她正是在那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自己罹患肺腺癌。所幸發現得早,處於第零期,她立即接受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並在復健後恢復了健康。
閱讀更多
2025-04-02
蕭捷健
最新2025研究指出,早晨喝2~3杯咖啡,能降低全因死亡風險16%,還能減少心血管相關的死亡率31%!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有些食物不僅好吃,幾個大型研究還發現,適量攝取能幫助我們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最近的幾項大型研究整理出6種「長壽食物」,快來看看吃對了沒?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