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2日
許哲瑝
有的親朋好友會教你如果贈與金額或價值超過220萬元(編按:111年起,贈與稅納稅義務人每年得自贈與總額中減除免稅額244萬元。),可以分次分批逐年贈與,將每一年的贈與總額控制在220萬元內,就可以避免被課徵贈與稅。 原則上沒有錯,但如果事情可以這麼簡單的話,地政士這張牌就顯得沒有價值了...。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20日
陳佑寰
父母名下的財產不僅是老年安養的保障,也會成為將來繼承的財產。而實務上亦常見父母很早就把辛苦賺錢買來的不動產登記在子女名下,有些也會以子女名義開銀行帳戶與買賣股票,這就是民間習慣上常見的親屬間「借名」。 然而父母很少會用白紙黑字與年幼的子女簽訂借名契約,等到子女長大之後,有可能認為在他們名下的財產就是父母贈與的,而既然自己是所有權人,就可自由出賣處分。 又或是等到父母過世後,有些繼承人會主張某些子女名下的財產是父母借名的,故要求應將該財產納入遺產來分配。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實務上的借名爭議常常是各說各話,難以獲得圓滿的解決。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13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人世間最難以被取代的關係是什麼?」首先絕對不會是商務合作關係,我想多數人能認同:「商場上,任何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那麼是愛情嗎?「婚既然可以結,當然也可以離!結婚與離婚,都是合法的法律制度!人性上也是如此!」 那只剩血濃於水,與生俱來的骨肉至親之間的親情囉?看到自己身邊有許多朋友,甚至孩子都已經讀到國中了,父母還是認為,早上必須幫孩子張羅早餐、送他們上學......,才算有照顧好孩子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觀察,似乎父母子女間的親情,應該是最難以被割捨取代的關係了吧?然而有趣的是,最近有愈來愈多的長輩(或是長輩派自己的子女或孫子女先來諮詢)來問我:「吳律師,請問我不想給我不孝的兒子/女兒繼承遺產可以嗎?那要怎麼做?」
閱讀更多
2020年12月23日
黃健誠
對於人壽保險金是否為遺產的認定,將成為影響受益人是否要繳納遺產稅的關鍵,因此父母要是希望藉由規劃保單,將財產留給子女,要保人及被保險人若都為同一人,該保單可依法免課遺產稅;不過,專家對此指出,此種以保單避稅的方式,還需「指定受益人」,及考量國稅局「實質課稅原則」的8大樣態。
閱讀更多
2020年12月03日
大塚宣夫
從每天的小事到人生的重大決斷,作為把事情處理好的手段,金錢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逐漸老去,上了年紀之後,對於這一點的體會就會越來越深。
閱讀更多
2020年11月25日
王姵文(黑媽)
從衣食無缺到提款要找能領百元鈔的提款機;從豪華轎車接送到需要抉擇該給機車加油,還是買飯給自己吃;若不是親身經歷,我不會相信富裕與貧窮只有一線之隔。
閱讀更多
2020年10月15日
蔡宏斌
事業有成的王伯伯,大腸癌併肝轉移,因進行性肝衰竭入院,治療結果不盡理想,已判定為末期。虛弱的王伯伯已陷入昏迷,醫療團隊準備依照他簽署的撤除意願書排定撤除呼吸器以及維生醫療,主要照顧的幾位子女也已經做好準備。突然有位從來沒出現過的家屬,很激動的在病房叫罵阻止。
閱讀更多
2020年08月28日
李建興, 羅立群, 鄧小燕
李嘉誠對兩兒子李澤鉅、李澤楷的培養,可謂是「步步為營,煞費苦心」。雖然兩個兒子是含著金湯勺出生,但李嘉誠並沒有在物質上,給予過分優渥的環境,反而從小讓他們乘坐公車、勤工儉學,培養其獨立自主、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
閱讀更多
2020年07月08日
梁任瑋
說到南港最大地主,不得不提及在地二百多年、高達二萬名子孫的闕氏大家族,南港闕家不僅牢牢守住土地,並透過投資房地產,讓資產增值。
閱讀更多
2020年07月07日
今周特刊
2007年上映過一部電影叫做《一路玩到掛》(T h eBucket List),片中的男主角在面對自己僅剩不久的人生後,決定列下自己臨死前想做的事,電影隨後就為大家呈現了將近兩小時男主角如何實現自己遺願的瘋狂過程。
閱讀更多
2020年07月06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60多歲的王先生努力工作的過了大半輩子,名下有一些積蓄,有可以供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子,也有一些存款,雖然無妻無子女,他倒也樂得當個快樂的單身貴族,一個人逍遙自在!
閱讀更多
2020年06月08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幾週前,有位女士透過事務所信箱詢問我: 「她來自台灣,後來嫁給日本先生,目前她沒有中華民國國籍。 在數年前,她母親過世了,她的兄弟們告訴她:『因為妳現在是日本人了!所以妳沒有權利繼承母親的遺產!』」 「真的是這樣嗎?」她在信中問道。
閱讀更多
2020年05月27日
傅恪恩
斷捨離這個字眼,近幾年在博客來排行榜上一直很紅,儘管如此,看了那麼多間房子,還是往往從堆積物中,看到許多老人家對舊東西的執著,讓我忍不住想來分享,一個從房仲朋友那聽來的真人真事故事。
閱讀更多
2020年05月19日
鄭惠方(艾蜜莉會計師)
每年5月你收到稅單會不會心痛?你會不會想要少繳點稅? 多數人年年心痛、年年疑惑,但是從不採取行動。本文解決你陳年的「痛」和「疑慮」,讓你知道個人所得稅制是怎麼一回事,也讓你知道如何合法正確的節稅!
閱讀更多
2020年03月03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數日前,我收到一封來自美國女士的電子郵件,信中提到: 「吳律師 您好:我的母親剛過世,我的二位哥哥們,告知我:女兒不可以分母親的遺產!我想請教,我應該如何保障我應有的權利?美心」 以下,是我的回信: 「美心您好:首先,女兒和兒子都一樣,有繼承父母親遺產的權利!這件事,是肯定的!不要被任何人給誤導了!在搞清楚母親的遺產及債務狀況之前,也要避免簽署任何您不清楚簽署後,會有什麼法律效果的文件,特別是【拋棄繼承】! 在繼承人分配遺產之前,有四步驟程序要進行: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21日
劉墉
老傢伙東西抓在手上,雖然活著的時候可能被侍候成太后老佛爺,你一斷氣可就麻煩了。多少有錢人死了,停在棺材裡久久不能下葬,就因為子女忙著爭產、打成一團!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06日
賴佩霞律師
賴母於107年8月過世,但賴家姐弟卻多次因為遺產分配不均起爭執,新聞中指出,親弟弟撂人到姐姐家毆打姐姐並捆綁姐夫,並朝其右臀注射三針不明液體,且衝突過程中還用桌椅砸姐姐的頭部。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29日
恩典法律事務所
曾經有個判例,有位媽媽希望兒子能夠返還房屋。(本案例為實際個案分享,期盼每一個人的老後,都能夠保護自己,使家庭和樂為最高主旨;法律只保護懂法的人,切記。)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29日
恩典法律事務所
幾天前看到一則新聞,因為跟父親很少有往來,得知父親過世後有大筆債務,就立刻向法院辦理拋棄繼承,拋棄繼承不久得知父親還有留下千萬房產,扣除債務後還有500萬元的遺產,他向法院撤銷拋棄繼承無效,最後這筆遺產就讓父親的兄弟繼承了,產生了讓人『遺憾』的感想,究竟: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29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財產處理上,因為考量的重點不同,也會有多種法律規劃方式,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規劃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才能在達成目的的同時,也保障自己與家人間的關係!畢竟「房子」能買新的,但「家」要重建,就沒那麼簡單了!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24日
賴佩霞律師
住於新北市的李母,為讓獨子未來生活無憂,花了500萬元在新北市中和區買下一間房子給兒子,沒想到兒子成年後不僅未扶養她,還不時向她伸手討錢,去年更揚言要將她趕出家門,甚至出言辱罵「妳可以自殺了」、「每年鬼節都要燒死妳」、「該死的東西沒有死」「X妳媽,妳下輩子是妓女」等語,李母憤而向不孝兒提出撤銷贈與訴訟;新北地院判獨子須返還母親500萬元,全案仍可上訴。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23日
賴佩霞律師
邱男罹患肝癌,在醫院治療時,獨子卻沒來探視,邱男為此特地向醫院請假到律師事務所寫遺囑,指獨子「非常不孝」,不能讓獨子繼承他的遺產,且其房產歸他2名妹妹所有。邱男過世後,邱男妹妹依遺囑向地政機關申請登記,但遭獨子質疑。邱男妹妹為此向法院提出「確認遺囑真正」之訴。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23日
賴佩霞律師
「律師,我想寫遺囑,把我的財產全部給兩個孫子」 「你的子女呢?是有什麼特殊考量?」 「因為我的兒子、女兒,把我的錢都拐走了。只剩下二間房子,我怕房子又被子女敗光,我什麼東西都沒有了。」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16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編按:「我不想讓父親繼承我的遺產!」這是罹癌去世前她的撕心裂肺告白。遺產是家人之間離世前,那最後的一份愛;然而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她決意不讓失智父繼承遺產,成為看似「最不孝」的子女?對此,不論是身為父母或子女的你,盼能夠透過接下來的故事,給予省思,讓每個家庭之間更和樂,彼此珍惜這一生相聚得來不易的緣份。
閱讀更多
2019年10月02日
林靜君談心室
H考慮是否辭職返鄉專心照顧生病的爸爸,因為哥哥一家雖然和爸爸同住,但對老人家的事,多半不聞不問,她實在不忍。不料,H無意中得知大嫂對外說,她是覬覦家產而假裝有心,大嫂甚至當她的面說,「我娘家的姊妹都很自愛,父親過世後女兒都是自願拋棄繼承,不會拿家裡一分一毫」。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30日
好險網編輯團隊
曾經捧紅林志穎、金城武等巨星,前半生因江南案在江湖上叱吒風雲、後半生則在影劇圈事業有成的傳奇人物-吳敦,他原想靠著存下來的房產來安享晚年,卻因為心臟病手術風險的緣故,手術前將名下所有五棟價值二億多的房地產及現金存款都借名登記到兒子名下。沒想到在手術復原後,要求兒子返回財產時,才發現兒子已經私下去申請房地契遺失,不願意歸還財產並遠走高飛,吳敦才不得已向媒體揚言提告,要求兒子歸還財物。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27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林媽媽年約70歲,3年前因身體不舒服去看醫師,沒想到竟然經醫師診斷罹患癌症,林媽媽有感於恐不久於人世,大兒子也告訴媽媽,自己願意好好照顧媽媽的餘生,而為避免未來兄弟姊妹之間為了房產分配起衝突,因此請媽媽把自己名下的房產贈與給自己!林媽媽也就同意了大兒子的提議,接著大兒子就找了代書辦好房產的過戶,且為避免其他子女認為林媽媽偏心,因此她就沒有告訴其他孩子!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18日
湯瑪斯・史丹利, 威廉・丹柯
這本書是作者根據過去20年所做的研究與統計,跟超過500位富人面談,以及與11,000名高收入或高資產人士所做的問卷調查。 作者定義「富人」是依據資產淨值——是「資產」,而不是「所有物」。淨值的定義是,某人的資產減去負債(信託帳戶的本金除外)的現值。資產淨值高於100萬美元(約合台幣3千萬元)以上的人稱為有錢人(富人)。 依據這個定義來看,1億個美國家庭中只有350萬人(3.5%)可以被稱為有錢人。95%的有錢人其資產淨值在1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 透過研究,作者開始找出有錢人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共同特點?他們都怎麼教養小孩?從這些調查中,找出有錢人的特徵,繼而使讀者可以從中學習,靠著自己的力量,翻身做個有錢人。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12日
揚生慈善基金會
我時常在演講時會問一個問題:「你認為財富傳承對家庭成員來說重不重要?重要的請舉手。」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10日
施昇輝
編按:90歲的他,彎腰著背,為了給子女留點遺產,原本該是享受老年生活,卻依然要努力工作多掙些遺產。絕大多數我們上一代的人都想不開,到了第三人生還是為子女的將來生活操煩擔心,所以要為他們留下很多遺產才放心。但這樣的我們,活著,到底快不快樂,人生,到底圓不圓滿?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09日
小虎文
「不想計畫,你就是『被計畫』。人的一生在乎尊嚴,可是等到你無法選擇、也無法安排時,此時,還有尊嚴可言嗎?」吳挺絹律師經手許多家庭財產訴訟案件,而後更是積極倡導法律知識給熟齡族群,為的就是辛苦一生的你,不要再最後的重要關頭─「功虧一簣」。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04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爭遺產悲劇!當時,婆婆沒留多少遺產,僅剩這房子和一些存款而已,所以不需繳遺產稅,也報完遺產稅拿到免稅證明了。接著,他就和哥哥談到:「這個房子,是否就按照媽媽生前的遺願,留給我?」沒想到哥哥竟然說不同意,直言是媽媽的遺產,就都有份可以來分!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04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新聞中常看到父母贈與、分配財產給子女後,子女反悔曾經對父母的奉養承諾,導致父母贈與、分配財產後需要用錢,因而不得不向子女提告要求撤銷贈與取回財產的案例。
閱讀更多
2019年09月04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編按:擔任長時間照顧者的妹妹,在母親過世後怒告王先生,爭取鉅額遺產分割;然而,這筆遺產,是他母親在生前,另外贈與給王先生的遺產。是什樣的原因,讓妹妹急欲爭取遺產分割?這個故事,期盼未來每一個家庭,都能在照顧、遺產分割上,能妥善安排,家和萬事興;也讓人省思,家人之間的照顧與付出,到底價值幾分?
閱讀更多
2019年08月21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編按:陳董名下有不少財產,包含不動產及公司股份等財產。不料他失智後,兒子宣稱,財產被紅粉知己透過財產贈與轉到自己名下,財產早已所剩無幾。紅粉知己反駁,「這些財產都是我先生為了照顧我的後半輩子,才贈與給我的!」
閱讀更多
2019年08月20日
呂秋遠
明明身上還有些老本,但就是想要攢下來給孩子,生怕他們往後受苦,索性就讓自己受苦,該花的不花,不該花的更不花,變成了孩子口中的吝嗇長輩。請對自己好一點,因為來日無多了...。
閱讀更多
2019年08月01日
許雅綿
編按:生前財產分配、贈與或是死後的遺產繼承,如何不造成子孫的反目成仇,是很多父母關心的議題。專攻財產分配、贈與、遺產糾紛的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吳挺絹表示,財產分配、贈與有幾種狀況。首先,是生前進行財產分配贈與,這部分會建議父母親要先「留一手」,心有餘力的時候再做財產贈與及分配。
閱讀更多
2019年07月29日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遺產分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生命階段,究竟遺產到底該怎麼給,該怎麼避免不孝女搶著要遺產的要求,都有賴每個人的智慧。
閱讀更多
2019年05月16日
黃大米
「建商要用一億跟你們買房子,你們賣不賣?」張醫師在他小小的診間,以宏亮的聲音,詢問著他的老同學們。
閱讀更多
2019年04月08日
傅恪恩
最近和朋友在咖啡廳閒扯,說到台北房價這麼貴,為什麼就沒有屋主願意便宜賣呢?其實,還真的是有,像老王的故事就是個標準的例子:
閱讀更多
2019年01月08日
許雅綿
重病期間,若要提領現金繳交醫療費的話,要記得留存單據或證明,否則小心被當作遺產課稅!財政部國稅局就曾查獲,有民眾死亡前的重病期間,其子女密集提領現金千萬元,雖然主張是支付醫療費,但因無法提出醫療費用的收據和發票,而遭到補稅100多萬元。
閱讀更多
2018年12月24日
許雅綿
在台中,有一名父親定期存款到期,拿去幫兒子還了兩千萬元的銀行貸款,結果接獲國稅局通知,竟要補繳178萬元的贈與稅!即便這位父親最後認繳了,但財政部國稅局內部也透露,民眾常常因不瞭解何時該申報贈與稅、什麼樣的贈與行為須繳稅,導致時常發生國稅局發函要求補稅的情形。
閱讀更多
2018年11月19日
雷皓明律師
記得小時候,常常聽到鄰居阿姨的爸媽對她耳提面命,提醒阿姨在他們百年後,不要跟兄弟們爭遺產,如果可以,最好事先簽下拋棄繼承的文件,讓他們放心。
閱讀更多
2018年11月01日
歐陽善玲
接近年底,正是高資產人士檢視贈與規劃的時機,每人每年享有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對有錢人來說,把握這筆額度,逐年分批贈與,是財富傳承最單純的做法。但要注意,你的保險規劃很可能在不知情下,打亂了財富移轉的節奏,甚至要多繳一筆贈與稅。
閱讀更多
2018年01月26日
李偉文的幸福存摺
在即將退休或已退休時,盤點資產,算算自己這大半輩子賺來的錢,然後計畫往後的生活形態與開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遺產的規劃。
閱讀更多
2015年04月20日
林雅惠
今年50歲的王先生,結束在海外的事業搬回台灣定居,由於賣掉公司及海外房地產,手邊有3,000萬元的現金想要做退休規畫,生性保守的他原想全數放銀行定存,每個月再領利息出來當生活費即可,但是銀行理財專員提醒他:「放銀行定存會有二代健保的問題,而且就資產移轉的角度來看,買投資型保單會比較適合王先生現在的需求。」
閱讀更多
2015年03月16日
李婉婕
13年前,我借了大哥100萬元繳房貸,但後來他不認帳,而且在死前還把唯一房產用贈與方式留給大嫂,我能跟大嫂追討那100萬嗎?我手邊有的是自己存簿的交易紀錄與當初受理房貸銀行的入帳紀錄,這可以當證據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