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9
畢德歐夫
「股價跳來跳去,常常讓人心癢癢,買了怎麼就跌,賣了怎麼又漲,這叫哪門子的投資理財?根本是坑人的賭場啊!」過去不少在股市中虧錢的人都這麼說,確實如此,你不親自走進市場走一遭,那就無法體會這地方的迷人之處,以及可恨之處。
閱讀更多
2020-12-23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我是家中的獨子,沒有兄弟姊妹,所以對於照顧年邁父母這件事,我當然是責無旁貸。每到假日,除非出國旅行、和朋友相約聚會,或是受邀演講,不然我都會去探望他們。父母目前行動尚稱自如,所以並未請外勞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早幾年,父親只要一看到我來了,就會跟我說:「媽媽交給你囉!」說話的模樣還真的很俏皮!然後就出門去了。
閱讀更多
2020-10-29
劉煥彥
台灣正步上日本後塵,逐漸從高齡社會邁向超高齡社會,預期65歲以上人口將在2025年達到總人口20%,因為失能而需要照顧的人口更可能在2026年突破100萬人,使得人口老年化從單純的社會問題,儼然成為國家安全問題。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莊曜宇認為,台灣處理老年化問題,不能單靠節節增加的社會福利支出,「一定要讓長照產業化」。工研院這幾年針對長照產業痛點,已整合院內十幾項技術,提出多項解決方案,並建立名為「銀髮聚寶盆」的內部實驗場域,也攜手數十家產官學單位,成立智慧長照大聯盟,扮演跨領域的整合交流平台,盼催生可行的商業化長照服務或產品。
閱讀更多
2020-10-29
陳乃綾
孝順兩個字,包含了多少的要求與規矩,常常讓同時肩負照顧責任的子女,倍感壓力。其實孝順,從源頭來看,是希望子女能將對父母的愛意,以實際行動表達出來,如此一來,孝順便會在每個家庭有不同的展現,不再只是子女的照護枷鎖。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適時對外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照護長輩,並在這個經驗中學習。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媽媽第二次中風住院的那七天,給我帶來深刻的省思,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很不容易,但必須開始。從前的我,是為她而活;此後的我,是為自己而活。
閱讀更多
2020-05-01
小虎文
李春杏說所謂的善終或是舒適照顧,都是「你要做,好事才會發生」,要接地氣、動手做;而當好事發生,就像是善的循環,病人用生命教她人生功課,她又轉而將愛繼續傳遞。
閱讀更多
2020-04-17
蔡佳芬
建議在協助憂鬱長輩之前,要先調整自己的想法,必須先了解到「憂鬱症患者並非故意的」。憂鬱長輩在理性面上或許可以接受勸告,但是活力與行動力都受到憂鬱症的影響,才會需要我們拉他們一把。
閱讀更多
2020-04-17
蔡佳芬
多數的志願服務工作都是群體服務,所以能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展生活圈。透過志願服務工作,接觸到更多人,能增強與社會的連結,對相關的社群產生的歸屬感。
閱讀更多
2020-04-17
蔡佳芬
老年期所交的朋友,跟年輕時不同。並不強調一定要是能夠深交的知己,反而是應該多培養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彼此不過度依賴,不要造成太多內外在的負擔及罣礙,做一個銀髮好朋友。
閱讀更多
3/ 5
第 3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