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
郭美懿
韓劇常出現「失憶」情節,現實中真的也會發生嗎?安南醫院 神經內科 日前有位熟齡病患因記憶錯亂來就診,她不僅忘了幾年前的事,連女兒結婚、家族旅遊等近期大事都忘記,讓女兒焦慮媽媽是否失智。醫師檢查後發現,婦人罹患的是「短暫性全面失憶症」,這樣的狀況可能持續數小時到1天,不過多數人會在24小時內會恢復,但即使恢復,仍會有一小段記憶想不起來,像是用橡皮擦擦去一樣。
閱讀更多
2023-12-20
郭美懿
頭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之一,據台北榮總 神經內科 頭痛門診統計顯示,有6成病患是「偏頭痛」。而在台灣就有200萬人患有偏頭痛,全台女性偏頭痛的比率為12%,男性約為5%,女性是男性的3倍,尤其容易出現在20至50歲的女性族群。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列為10大健康疾病之一,甚至是導致失能與殘疾的第2大原因,所以頻繁出現偏頭痛,千萬別以為只是一時的不適,更應積極尋求治療。
閱讀更多
2023-12-20
洪惠風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病人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病人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病人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閱讀更多
2023-12-15
照護線上
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 神經內科 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2023-12-12
NOW健康
心臟每天24小時全年無休運作,就像機械用久會產生故障,等到發現狀況時往往已經很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是1種容易被忽略的心臟疾病,除了先天因素,近9成是因老年退化造成的瓣膜鈣化,如果狹窄愈趨嚴重未加以治療,恐導致心臟衰竭、嚴重甚至猝死。
閱讀更多
2023-12-07
劉秀枝
一向以為自己老有所備,因為個性獨立、生活簡單,靠著退休金,老後生活應無虞。但隨著年齡增長,看看發生在身邊親友的現況,就不敢斷言了。
閱讀更多
2023-10-06
郭美懿
74歲知名作家劉墉昨(10/5)日驚傳在自家庭院摔倒,雖當下沒有摔傷頭部,但回房後卻突然昏厥、失去意識,醒來後發現滿身滿地都是嘔吐物,一路嘔吐到醫院急診室,所幸就醫檢查後沒有大礙。自稱「工作狂」的他,躺在病床上還把YT節目《劉墉講堂》做好,也不忘向粉絲報告:「老頑童一切OK,除了百病纏身,還是一尾活龍!」
閱讀更多
2023-09-17
郭美懿
大腦退化會漸漸改變失智症患者的一切,變得再也不像過去我們認識的那個人,無法像過去一樣互動、分享共同的回憶,甚至連個性都判若兩人…。面對所愛的家人永遠無法復原的事實,明明沒有離世卻像已經不在的衝突感受,照顧者要怎麼找到力量繼續照顧歷程,又該怎麼調適這些失落?
閱讀更多
2023-09-07
商沛宇
癌症心理師,顧名思義指的是專門對於癌症病人或家屬提供心理照護服務(如:情緒支持、哀傷撫慰)的心理師,是醫院中癌症治療照顧團隊的一員。
閱讀更多
2023-09-06
陳乃菁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患者老張先生的女兒張小姐,她一大早就守在門診區,想趕著在其他人出現前和我說話:「陳醫師,在我爸跟我哥來門診之前,請讓我先和你聊聊好嗎?」既然時間尚有餘裕,我就請她進診間坐著說。
閱讀更多
3/ 19
第 3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