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李易紓、郭美懿
有「台灣第一美人」稱號的蕭薔,日前迎來56歲生日,已淡出演藝圈的她在母難日特別到寺廟誦經給媽媽聽,畫面曝光讓各界驚呼「少女感十足」,而她在花蓮強震後以基金會名義捐款100萬給災區,暖心舉動更讓粉絲大讚她人美心更美。蕭薔出道34年絲毫不見歲月痕跡,2019年因凍齡外貌登上英國《每日郵報》!去年蕭薔出席代言活動,分享維持身材的9字秘訣—「發現問題、找方法解決」,像她就是戒宵夜,只有偶爾不想虧待自己時,才會「踩紅線」吃炸物。蕭薔也說,凍齡可能是與生活作息正常,加上運動、少看3C產品有關。她過去也曾在臉書分享,推薦大家可以做些和緩靜態的伸展,尤其是擴胸體式,能幫助獲得更多的氧氣。心胸開闊了,就不悶了!(原文刊載於2021/3/17,更新時間為2024/8/27)
閱讀更多
2024-08-23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2024-08-21
馬揚異
編按:台大醫院週三(8/21)召開記者會,宣告醫界重大氣管創傷新突破!日前一名24歲男子颱風天出勤工作,遭路邊掉落電線繞頸,引發頸部重大外傷、氣管嚴重破損,生命垂危。所幸,經多所醫院搶救、台大氣管移植團隊利用主動脈組織工程技術體系接力救命,讓該男子奇蹟生還!由台大醫院胸腔外科陳晉興教授領導的氣管移植團隊,於2017年成立,受國科會支持補助,也與法國氣管權威馬丁那教授(Emmanuel martinod)團隊交流合作,歷經無數基礎研究、數十例成功動物實驗,終於獲得衛福部核准執行人體臨床試驗共5例,其中3例成功獲救,包含亞洲第一例成功案例以及該名24歲男子,其他案例也重獲新生存活超過3年。陳晉興在記者會中提到,希望未來氣管移植或重建手術能成為台灣常規醫療、納入健保給付,也能成為國際上的醫療幫助,台大醫院氣管移植團隊也持續努力在該領域深耕,期盼從基因改造(人工合成主動脈)、其他動物等異種移植來為相關病患增加移植資源,提升每一個病患存活率,為國人醫療福祉持續努力。
閱讀更多
2024-08-21
陳乃菁 醫師
身為老人醫學科醫師,失智症是生活日常,並不讓我害怕,反倒是怕在診間聽到長輩這樣說自己:「活這麼老,怎麼不死一死。活著真沒意思。」他們的表情灰心喪氣,可等我回顧一下他的病史,往往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沒罹患影響心智能力的疾病,甚至連衰弱跡象也沒有。年長者喊著想去死,但這種話晚輩可不敢接,更不敢主動問,於是我的診間常出現另一種與死有關的狀況,例如家屬會焦慮地問:「陳醫師,媽媽反覆住院,肺積水,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我要怎麼幫媽媽增強免疫力啊?」我翻看病歷後說:「你媽媽已經九十二歲,身體又已經走到這樣的狀況,你們有想過依照媽媽的意願來處理嗎?她是希望順其自然,還是急救到最後呢?」家屬一臉茫然,「我不知道她的意願是什麼,她沒有清楚交代過啊。」接著又囁嚅地說:「我想,應該是不希望過多的醫療介入……可是我不敢做決定,萬一我猜錯了或者家人反對呢?」
閱讀更多
2024-08-19
林暐鈞
每一個人面對親人離世時,都有不同的悼念方式,你以為的怪異,也許只是他消化悲傷的儀式。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說,「有一位死亡咖啡館學員的父親過世後,每晚照樣打電話給父親。」話筒另一端不再有回音,但愛仍延續,「家人叫她別再打導致她憂鬱症,後來我們一起陪她打,走過低潮,她還出書幫助走不出喪親痛苦的人!」現年60歲的郭慧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10年來透過咖啡館推廣生死教育,影響逾5萬人,以「擺渡人」之姿助人脫離心痛、邁向下 階段 人生,「只要上天願意給我更多時間、金錢、體力、智慧,我都願意做。」
閱讀更多
2024-08-16
于悅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隱蔽人格的 階段 性表現是什麼?隱蔽人格能帶來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危害?
閱讀更多
2024-08-15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20
Q:我是惠琴,今年40歲,老公42歲,育有10歲、8歲女兒及1歲10個月的兒子。我跟老公戀愛6年、結婚11年,他是高中老師,但最近一年他外遇鬧離婚,現已聲請調解離婚,我實在不知如何面對這種狀況!老公在我們婚後6年時曾發生一夜情,我隱約察覺,老公也表現出歉意,當時為了家庭圓滿,我當沒這回事忍了下來。其後2、3年夫妻生活恢復如常。但我內心還是覺得老公若當時好好坦白、道歉,至少心裡不會留疙瘩,以致於我有時流露出不滿,而老公用行動反彈,逐漸早出晚歸。2年前,我懷兒子時,他有時天亮要上班前才回家換衣服;甚至準備就寢時,他突然又出門去了,我忍無可忍,逼問他怎麼回事?他才坦承有過一夜情的女同事又調回來了,兩人舊情復燃。從去年夏天開始,他幾乎不回家了,一週只回來一次,拿點東西或跟孩子們打聲招呼,不曾在家吃飯過!我原本有工作,業績表現也不錯,但有了孩子就轉為約聘,收入減少很多。小兒子出生後,家裡經濟吃力,老公一直要求我恢復全職,但如果真的這樣,我有時就得加班到晚上8、9點,孩子們還小,根本不可能,兩人也為此衝突不斷。老公已表明無法跟我繼續下去,一年前就說希望能離婚,我雖沒跟孩子們說明,但他已一年不回家,孩子們很不安,問我們是否要離婚?我只好開玩笑回問:「如果離婚,妳們要跟誰?」孩子在我身邊是很重要的安慰,但有時我也會陷入低潮,讓孩子們受影響。像大女兒進入叛逆期,越來越不聽話,前陣子還從我皮包偷了500元,她後來承認並寫了道歉信,表示她是希望我能多關心她跟妹妹,不要只照顧弟弟。雖然事情解決了,但老公要求離婚顯然已讓我六神無主,身心沒有餘裕而發洩在女兒們身上,實在很對不起她們。我也知道要挽回不容易,但要獨力養育3個孩子實在太吃力!我父母雖然才67歲,還算健康有活力,但兩人全力照顧因離婚而精神脆弱、反覆進出醫院的姐姐,很難說出口要他們幫我的忙。我可以說是孤立無援的狀態,所以不想離婚,至少離婚前,老公還會繼續支付我們生活費,但離婚調解來了,我不能不面對現實,老公雖願意把親權讓給我,但我如何獨力養小孩呢?老公若能回頭,一家回到有笑聲的日子最理想,但事實上老公跟小三打得火熱,兩人已經同居,迫不及待想結婚生活,老公為此不斷施壓,我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4-08-15
于悅
除了分析操縱者的特徵和表現,其實「被操縱者」的特點同樣值得關注。畢竟,無論是在親密關係中,還是在職場關係等一般的人際關係裡,操縱都是在至少兩個人的互動中產生的。我會把伴侶當作一個互動單位來整體進行分析。因此,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放到被操縱者身上,看看容易被操縱的人通常有哪些特點。
閱讀更多
2024-08-12
郭美懿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 階段 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11/ 30
第 1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