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阿默
要真正認識一個人,我想,至少也得用一輩子的時間才夠。初認識這個人時,他二十六歲,話不多,看起來有點臭老,前額微禿,身材矮壯,不是一般女孩會喜歡的類型,而我,正好不是一般女孩,我不追求愛情,當然也不在意外貌,當時二十四歲的我清楚的知道我要尋找的是一個可以相偕一生的人。怎麼知道他可以共度一生?直覺告訴我,他是的!至於我的直覺準或不準就得靠日後的觀察來證實了。
閱讀更多
2020-10-14
王健宇
常聽人說哪種個性會造就哪種結果, 同樣的話語用在疾病上面,也有些道理。遭遇疾病時,不妨多用3C角度去思考,也就是「遇到機會(Chance),要不要做出選擇(Choose),要不要試著改變(Change)」,讓身體有好轉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0-10-05
林芷揚
20210623編按:慈濟基金會在週三(6/23)出手,申請購買BNT德國原廠500萬劑疫苗,由執行長顏博文將文件親送至衛福部食藥署,完成送件程序。 顏博文說,慈濟陸續與主動或被動有意願提供疫苗者洽談,申購疫苗一切依照政府相關規定辦理,採購是在與時間賽跑,期待盡快獲准購入,以協助政府和民眾脫離疫情的陰霾。4年前顏博文卸下聯華電子執行長一職,接任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後,全心投入基金會運作,顏博文說,他每天4點起床、7點開會,整日行程滿檔,沒有假日。2020年專訪顏博文時,他提到研讀佛學多年,特別喜歡《金剛經》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執著在「我」,為何會進入慈濟,來看看他怎麼說。
閱讀更多
2020-09-11
姜善英
大多數的人到了四十歲時,會很自然的開始探討生命的意義,思考和生命本質相關的問題。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找不到答案,會頓時失去未來的方向,就像迷了路一樣,感到徬徨無措。問題是,過去的我們,從未被教過要思考這些事,只是努力做好「該做的事」。
閱讀更多
2020-08-28
小川叔
前幾天,老友小天忽然約我吃飯,當時我正在去上拳擊課的路上。算起來,我和小天快一年沒見了,一來是因為我搬家了,和他的居住地距離遠了;二來也因為彼此都年紀大了,所以都懶了吧!
閱讀更多
2020-08-27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我正在就讀的台藝大碩士在職專班,有一個規定,就是在必須修習的36個學分中,至少有3學分是要修外系的課,所以上個學期我去選修了戲劇系的「戲劇治療」。
閱讀更多
2020-08-06
王詩雨
珍惜和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己,它能讓痛苦和煩惱遠離我們的一生,讓我們在恬靜的生活中感知生命,讓我們走過無痕的歲月而無悔無憾。人生是無法倒帶的生命之旅,面對神聖和有限的生命,我們更要珍惜和善待它,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閱讀更多
2020-07-27
保坂隆
人一旦上了年紀,每天的生活不免越來越 平淡 ,感動帶來的衝擊感也越來越淺,甚至對自己的嗜好也失去了興趣,內心根本無法產生悸動。於是,你的全副心思都集中在生活裡的瑣碎壓力,最後就連自己的心境也跟著變老了。
閱讀更多
2020-07-16
江育誠
我沒有屍體可以解剖,就算有,我可能也沒那個膽量,可是我對人體結構有著同樣的興趣,為了肖像畫創作,我找來中醫十八銅人的人體模型,協助我研究骨骼肢體結構,甚至還請外甥幫忙設計軟體程式,讓我可以精準比對真實人體與自己的創作之間的差異。
閱讀更多
9/ 15
第 9頁,共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