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36
Q:我是怡蘭,今年60歲,老公61歲,結婚35年,有34歲跟28歲的兩位女兒,都已離巢獨立,老大已婚,老二即將結婚。現在我們夫妻跟我83歲老母在同一棟公寓住對門,一切算是人生理想狀態,問題是老公最近鬧情緒,表示不想跟親家吃飯,也不想出席女兒下個月的婚禮,因為他沒資格,讓我很棘手,我該怎麼辦才好?他所以鬧情緒,是因我重提他30年前的婚外情,他不爽說自己沒臉見女兒,也不配以父親身分跟親家吃飯、陪女兒走紅毯等,現在搞得很難收場,不知如何是好?我25歲時結婚,最初6年都跟公婆住,婚後不久生了長女,那6年不但邊工作邊哺育女兒,還照顧相繼罹癌生病的公婆,薪水也全拿來貼補婆家支出,最後讓公婆安詳離世。老公很感謝我,因此表示餘生會好好照顧我的雙親,由於我是長女,老公就把老家賣掉,搬到我娘家的同棟公寓,形同跟我父母同住。但老公跟我父母相處不和諧,常為各自支持的政黨發生衝突,他開始在外花天酒地,藉口公司應酬需要流連風月場所,經常不回家。我有次在他的車內發現用過的保險套,才從行車紀錄及各種單據等蒐證,提出離婚調解。第一次法院開庭後,他覺得沒勝算,鐵定會被離婚,竟馬上勾搭公司女同事A,說自己「遭老婆拋棄,離婚後就跟妳結婚!」然後跟A發生關係,有段時間甚至住進那女人家去!我當時剛懷了老二,孕吐很嚴重,還要準備蒐證, 心力交瘁 ,根本不知道他竟然還跟A求過婚!進入第2次調停前,我爸媽表示都是因為他們沒跟我老公好好相處,才讓我們夫妻對簿公堂,勸我撤回,重新給老公機會,他們也發誓不談政治等,畢竟老公刻意在我娘家對門買房,也是一片孝心。我因此撤銷離婚調停,表示希望老公重新回到家裡,畢竟我們還有一對可愛的女兒,老公也接受了。那之後,他跟我父母逐漸修好,不再去外面應酬,也沒玩女人的跡象,兩人還一起送走了我抗病多年的父親,現在對我母親也很親切,讓我覺得很幸福。未料3個月前,我們看電視劇,劇情正好有外遇男跟未婚女求婚的場景,老公竟得意道出自己離婚調停時也搞出同樣的糗事。他是當作陳年笑話在說,但我是第一次聽到,很震撼!至今我都以為他外遇玩的是一夜情,沒有特定對象,根本不知道他還對A求婚過!加上我發現他外遇A是我懷老二時,因此格外生氣,一直數落他很髒;老公便開始發飆鬧說「既然我髒透了,去婚禮走紅毯,女兒太可憐!」拒絕跟親家有互動與溝通,還吵著說要跟女兒負荊請罪,坦承他30年前有多荒唐,讓我傷透腦筋。雖然我不在乎他參不參加婚禮,但女兒們對他早年行徑不知情,都很愛他這個父親,女兒也很期待爸爸陪她走紅毯。我不希望女兒們知道那些事,請問該怎樣才能讓他不繼續鬧彆扭?
閱讀更多
2025-03-27
雲柱
以前也曾是照顧者的我,有段時間真的好討厭好討厭承擔責任,就算只是去便利商店打工,我也不想做任何需要擔責任的職位,訂貨系統什麼的都不想學,旁人看來就是不思進取吧。那時我也覺得我好糟糕、很消極,怎麼那麼不求上進,只想安穩度日。每每看到發作後的父親,總覺得他變了一個人,好陌生,好無力,我難以獨自面對,但我家當時只有我一個人照顧他,無處可逃,也無處求援,我也太小,不懂得尋找幫助。直到從事居服員和探望獨居老人的工作,進入許多家庭,看到許多情況,了解內情,才自覺那時的我並非偷懶,而是心理方面真的無法再負擔更多的責任……
閱讀更多
2025-03-27
郭美懿
枕邊人突然離世,讓人驚惶悲痛,但若此時牽扯繼承、撫養公婆義務等問題,恐怕更教人痛心!近日臉書社團有網友抒發心情,表示先生過世不久「還沒有空悲傷」,婆婆竟瘋狂追問「保險理賠多少?」而她無力負擔房貸想賣掉兩人房子,竟也被婆婆怒嗆無情無義、「人走茶涼」。引發網友熱議:究竟配偶過世後,媳婦還有義務養公婆、供奉祖先牌位嗎?
閱讀更多
2025-03-04
優照護
「你這個狐狸精,給我滾遠一點!」印尼籍的女看護就這樣默默的離開了,這是吳媽媽趕跑的第二個看護了――3天都沒做滿。
閱讀更多
2024-12-10
康哲偉
編按:新北市新莊12/9發生一起人倫悲劇。一名73歲退休建築師因長期照顧患有「水腦症」的68歲妻子,身心不堪負荷,一時衝動抱起妻子從住家14樓往下丟,妻子當場死亡。據了解,林姓夫妻結縭近40年,育有2子1女,子女皆已成年,家庭經濟狀況良好,但妻子於2年前罹患水腦症,生活無法自理,僅餘說話功能正常。丈夫一直親力親為照顧,然而年歲漸大、罹患三高,體力不支。今年8月,申請新北市府的長照服務,安排看護每日提供清潔、陪伴及盥洗等協助。然而,邱女堅持只要丈夫親自照顧,不願接受外人幫助,長期的壓力讓林男身心俱疲,最終釀成憾事。此事件凸顯長期照護者的沉重負擔,也再度引發社會對於長照服務與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視。
閱讀更多
2024-07-04
高小鳳
老後失智很常見,但張姮燕的父親50多歲退休就病發,來不及一圓環遊世界夢想;眼看父親從正常到失憶,張姮燕與妹妹決定趁父親臥床前,帶他出國圓夢,「他或許不記得去過哪裡,可是我們活的人會記得。」
閱讀更多
2024-06-11
學老誌/鍾佩芳、凃奕豪,蔡曉萱整理
編按:在退休後,曾任職於調查局的施淑梨經歷了照顧失能老伴和喪偶的過程。她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全心全意地照料著因中風、失能和失智而需要特別照顧的伴侶。於她而言,這段旅程並不僅是一場令人措手不及的挑戰,更是一場對愛與承諾的實踐。正因如此,施淑梨始終保持著樂觀和堅定的態度。她認為生命的旅途就是盡力去實現內心所渴望的,而她走過的每一步都讓她感到圓滿,沒有留下任何遺憾。
閱讀更多
2024-03-06
黃惠如
別府明子曾照顧公公和自己的父母,照顧三位長輩的歷程,長達三十年。她的經驗在日本不是特例。她在脫離了照顧者的身分後,才重拾課本,攻讀博士學位。特別的是,因為心疼和她同命的女人們,後來她創辦了「不勉強照護生活協會」。回首三十年的照顧生涯,最艱難的是,曾有一段時間蠟燭兩頭燒,孩子還小,當時想當個別人眼中的好媳婦,犧牲了孩子和自己,這種罪惡感和遺憾直到今日心頭依舊縈繞。
閱讀更多
2024-01-17
詹慶齡
幾位同輩友人,近年生活出現了類似的變化,例如:行程表不約而同多了個固定造訪的場所-安養中心。
閱讀更多
1/ 7
第 1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