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松浦晋也
退化的腳力,尿失禁的量增加,三番兩次在廁所排便失敗—由於衰老和阿茲海默症一起惡化,二○一六年秋季母親變得衰弱,照護起來更勞心勞力了。進入十月以後,除了這些問題以外,暴食狀況也再次發生。
閱讀更多
2020-07-27
保坂隆
人一旦上了年紀,每天的生活不免越來越平淡,感動帶來的衝擊感也越來越淺,甚至對自己的嗜好也失去了興趣,內心根本無法產生悸動。於是,你的全副心思都集中在生活裡的瑣碎壓力,最後就連自己的心境也跟著變老了。
閱讀更多
2020-07-22
李宇銘
生活在大城市,每天總是處於各種聲音之中,就算將家中所有電器關掉,有時候也會聽到房子外的車聲、空調聲,不如農村般寧靜。長期在有噪音的環境之中生活,容易造成心煩緊張,適應了就不察覺,就好像有些人回家就開收音機、電視機,長期適應了就根本沒有聽進內容,變成一種背景噪音,增加了內心的壓力。
閱讀更多
2020-07-16
江育誠
我沒有屍體可以解剖,就算有,我可能也沒那個膽量,可是我對人體結構有著同樣的興趣,為了肖像畫創作,我找來中醫十八銅人的人體模型,協助我研究骨骼肢體結構,甚至還請外甥幫忙設計軟體程式,讓我可以精準比對真實人體與自己的創作之間的差異。
閱讀更多
2020-07-15
李豐 醫師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醫師李豐,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罹癌後,我開始自我反省,改變了飲食、作息、運動與對生死的看法,朝對的方向堅持下去,至今已和我的癌細胞和平相處超過45年。」
閱讀更多
2020-07-13
郭瑞祥, 陳建豪
學者過勞猝逝的新聞,愈來愈常出現。但從來沒想過,自己也會成為可能的「死亡候選人」。四十歲那年,我被確診為肝癌患者。過去,工作占據我絕大多數的時間心力,但在死神逼近那一刻,我最放不下的,卻不是工作,而是最親愛的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7-08
池谷敏郎 醫師
你是不是有這些困擾:肚子一年比一年大、腰圍一天比一天寬、腰帶越勒越緊……甚至,隨著肚子越變越大,外表看起來更老。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不過,我堅信肥胖絕對是人生的一道陰影。 因為當肚子開始變得圓滾,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顯得消極、沒幹勁、缺乏信心,得過且過的度過一生。
閱讀更多
2020-07-07
蔣雅淇
不要想用冷戰或是火辣的開罵去改變一個人,也不要奢望用碎碎唸的方法讓任何人有不同的心意,你只能改變自己的眼光,然後用無限的愛去包容,重點還要不求回饋耐心等待。
閱讀更多
2020-07-07
江育誠
曾經有位讀者看到《今周刊》的報導之後寫信給我,她說工作已經三十多年,也獲得一定的成績,做到高階主管,覺得自己的職場生涯已經到了一個轉捩點,她想要擁有不一樣的人生風景,非常希望能像我一樣,用興趣滋養生命,但是讓她遲遲無法下定決心的原因是,她不知道退休金的「安全數字」是多少。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