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學老誌/鍾佩芳、凃奕豪,蔡曉萱整理
編按:在退休後,曾任職於調查局的施淑梨經歷了照顧失能老伴和喪偶的過程。她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全心全意地照料著因中風、失能和失智而需要特別照顧的伴侶。於她而言,這段旅程並不僅是一場令人措手不及的挑戰,更是一場對愛與承諾的實踐。正因如此,施淑梨始終保持著樂觀和堅定的態度。她認為生命的旅途就是盡力去實現內心所 渴望 的,而她走過的每一步都讓她感到圓滿,沒有留下任何遺憾。
閱讀更多
2024-05-24
老黑(田臨斌)
人的一生中相處最久且不離不棄的朋友就是「自己」, 認識自己、和自己交朋友就不怕寂寞,而能享受獨處。
閱讀更多
2024-05-09
學老誌/凃奕豪
對許多人而言,獨旅可能是一生中都未曾有過的國內旅遊經歷,更遑論是獨自出國旅遊。然而77歲的旅遊作家依品凡,卻在52歲開始一個人的獨旅,透過「獨自旅行」讓大眾認識—老年生活也可以如此多采多姿,顛覆一般人對老年生活的想像。
閱讀更多
2024-04-19
林靜君談心室
「我男友去年車禍受傷,目前還在復原中,他很需要我每天能陪伴他說話,他曾說陪伴是相愛的基礎,如果沒有陪伴如何培養出感情?但我這陣子因為工作忙不太能陪他,有請他體諒我,等我忙完就能有比較多時間相處,但事情還是忙。不知道該如何跟他溝通?」一位熟齡讀者來函傾訴她的困擾,這也是熟齡親密關係裡常會遇到的問題。因為諮商工作,而有機會與不同年齡層的當事人探索戀愛這門功課,深深感受熟齡期親密關係有它的特別性,要談一場成熟大人的戀愛,需要關照的面向很不一樣。
閱讀更多
2024-04-16
吳淡如
不再為生計奔波,也不再為帳單而煩惱,因為你已經擁有了穩定且源源不斷的被動收入。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今天去海邊,或者去喜歡的咖啡店,或者乾脆在家中慵懶地度過。這一刻,你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財務上的自由,更是生活質量的提升和內心的滿足。這便是作家吳淡如在《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一書中所描述的富有的境界。吳淡如強調,富有不是一個固定的金額,而是一種能力,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它不完全取決於你的起跑點,而是取決於你的選擇和努力。
閱讀更多
2024-03-21
林維信
小婷因為情緒憂鬱而接受輔導。「你覺得這個家有誰是在乎你的?」「沒有。我爸媽他們比較愛哥哥。哥哥成績比較好。」「你從哪裡覺得爸媽偏愛哥哥?」「週末他們會問哥哥要不要去夜市,都不會問我。有時候還會買他喜歡吃的東西。」「那你想去夜市嗎?」「有時候我想去啊,可是他們沒問我,我就不想講,反正他們跟哥哥去就好。」「你希望他們是主動來問你的,那種感覺不一樣?」「對,不一樣。為什麼先問哥哥,而不問我呢?如果要我去講,好像是我硬要跟去,我就不想去了。」「你想去,但不願意跟著去的時候,你就待在家嗎?待在家做什麼?」「待在家,什麼也不能做。我覺得難過,為什麼我是一個人……」後來,我有機會跟小婷的媽媽談話,我向媽媽確認小婷所提的夜市一事。「我有問她啊。」媽媽有點喊冤地說。「但她常常沒有明確回答。我在樓下喊一喊,沒聽到答案,我就去問哥哥。哥哥說好,我們就去夜市了。」「她說妳會買哥哥喜歡吃的東西,但沒有買她的?」「我有啊,但買了,她又說她不喜歡,吃沒幾口就回房間,剩下很多,我們只好吃掉。之後我就不太敢買啊,怕買了,她又不吃……」
閱讀更多
2024-03-21
林萃芬
不少男性感情出軌都發生在心理危機的時候,突然在人生某個時刻,受到某個事件的刺激或啟發,覺得自己前半輩子為別人而活,現在自己該盡的責任都盡了,決定追求自己的 渴望 與慾望,中年叛逆的能量是很強大的,往往會摧毀家庭,甚至拋下一切過去的努力。
閱讀更多
2024-03-20
高小鳳
房子到底是理想生活的容器,還是將就過活的囚籠?3年前,整理師何安蒔眼見爸媽年老體衰,漸漸爬不動樓梯,幫助父母賣屋南遷,「兩老搬到桃園後第一件事是分房睡,作息不再遷就,感情更好,而且各自展開新興趣,真正為自己而活。」
閱讀更多
2024-03-15
張德芬
在開始一段親密關係之前,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就冒然投入,往往會陷入痛苦麻煩的泥沼,糾纏不已。
閱讀更多
2024-03-07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雖然我愛我的家人,但我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個人空間和自由。拒絕過分的要求,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家人跟自己。拉出一些空間,我們才有呼吸的可能。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