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鍾奇峰醫師
「求你們救救我女兒!」隔著長桌,聲音雖然微弱,但我的心卻感到無比的沉重。在旁的社工師及個管師想必也肩頭沉重。「她每天回家都一直哭。」30歲未嫁的女兒,即使早已成年,也還是70多歲老爸的心頭肉。
閱讀更多
2021-03-29
李易紓
膽囊癌好發年齡在60至70歲,男、女比例約1比3,雖然很多膽囊癌患者都有很長的患 病史 ,但也有少數是完全沒有症狀,作超音波檢查時才被發現罹患膽囊癌。
閱讀更多
2021-03-24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知名主播今年一月接受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肺腺癌。然而,日前知名部落客也因肺腺癌,在短短不到半年內撒手人寰。近年來越來越多未抽菸者罹患肺癌、肺腺癌等肺部癌症。
閱讀更多
2021-03-18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日前年僅23歲凱渥男模因主動脈剝離導致血管阻塞驟逝,令家人、粉絲悲慟不已。心血管疾病潛藏著突如其來的奪命風險,發生時又快又猛、讓人措手不及。
閱讀更多
2021-03-18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日前香港影星吳孟達先生因肝癌病逝,令許多影迷相當不捨。根據衛福部統計,肝癌為我國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二名,僅次於肺癌,約有九成與病毒性肝炎有關,其中以慢性B、C型肝炎佔最大部分,且B型肝炎帶原者比非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比率高達150倍。
閱讀更多
2021-03-11
鄭閔聲
編按:癌症,一項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每年無情奪走數以萬計台灣人性命。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2018年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顯示,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全球肺癌發生率,台灣高居世界第15名、為亞洲第2名。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目前已知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吸菸,然而,台灣有一半的肺癌不是吸菸所引起的,尤其不抽煙女性的肺癌病例還越來越多,用空汙或遺傳也很難完全解釋。如果不能阻止肺癌,就一定要增加第一期、減少第四期,該怎麼做呢?以下是陳晉興副院長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2021-03-10
李易紓
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胃癌分別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及發生人數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如今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上仍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以下是林肇堂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2021-02-25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日前世界先進行政副總經理劉啟光先生因主動脈瘤破裂病逝,震驚全台。冬季氣溫驟降,面對發生率逐漸增加的主動脈剝離症及主動脈瘤,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提醒,民眾一旦出現急性胸痛症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65歲以上民眾要特別留意,男性發生機率更是女性的3到4倍!早期的主動脈剝離症及主動脈瘤大多是沒有症狀的,定期健康檢查及防治三高才是基本之道!
閱讀更多
2021-02-19
照護線上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王先生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
閱讀更多
2021-02-17
李易紓
20210329編按:香港資深演員廖啟智去年底驚傳罹患胃癌,經紀公司才在5天前宣布他全面停工,專心住院治療,卻於3/28周日晚間在家人陪伴中逝世,享壽66歲。智叔出道40多年,演過《無間道》系列、《門徒》等經典作品,更以《證人》、《籠民》2度拿下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幾天前住院治療時,太太陳敏兒還透露廖啟智狀況不錯,每天都有正常吃三餐,惟當時不願透露是罹患胃癌幾期。
閱讀更多
24/ 30
第 2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