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郭美懿整理
近來確診人數暴增,疾管署示警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捲土重來!這次新冠疫情流行期為Omicron變異株以來的第6波,預估高峰將落在8、9月。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則觀察到,近期快篩陽性率變高,而且與前5波流行期相較,這波新冠確診者症狀表現明顯嚴重,「10個人有7個發燒」、全身痠痛,「病毒似乎變得比較凶!」提醒民眾多留意。(原文刊載於2022/5/5,更新時間為2024/6/14)
閱讀更多
2024-06-12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最近動了一次攝護腺手術,讓我有兩件深刻體會的事。一是要開始面對隨時發生的身體警訊,二是夫妻能老來相伴是多麼地重要。
閱讀更多
2024-06-11
學老誌/鍾佩芳、凃奕豪,蔡曉萱整理
編按:在退休後,曾任職於調查局的施淑梨經歷了照顧失能老伴和喪偶的過程。她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全心全意地照料著因中風、失能和失智而需要特別照顧的伴侶。於她而言,這段旅程並不僅是一場令人措手不及的挑戰,更是一場對愛與承諾的實踐。正因如此,施淑梨始終保持著樂觀和堅定的態度。她認為生命的旅途就是盡力去實現內心所渴望的,而她走過的每一步都讓她感到圓滿,沒有留下任何遺憾。
閱讀更多
2024-05-16
郭美懿
與程忠平約在商場裡的咖啡館見面,72歲的他雖然腳步略微細碎,步伐卻很堅定,看不出已與帕金森氏症共處15年。「這個病不會死,但也讓你不好活!不過就算得病,我也要當第1名的病人!」他笑呵呵地說。從57歲確診至今,他始終沒向病魔屈服,靠著運動與家人支持,並配合積極治療,不僅保持生活如常,去年更與妻子完成環球一周之旅。他說,即使得了帕金森氏症,依舊能找到生活的目的與意義,「不是為了苟延殘喘活著,而是有目標、有被需求的活下去!」
閱讀更多
2024-04-10
陳燕珩、數位內容部採訪整理
國內新冠疫情雖然逐漸下降,但併發症個案仍多,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隨著國內外旅遊興盛,將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只是,隨著疫情趨緩,民眾快篩意願低,導致許多感染黑數錯失投藥黃金期。
閱讀更多
2024-04-01
郭美懿整理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尚未平息,上週竹北一家舒肥肉類咖哩餐廳,也傳出民眾用餐後腸胃不適、狂拉肚子;今日(4/1)北市又傳出4位民眾到中山區連鎖壽司店用餐,「噁心嘔吐、腹瀉、起紅疹」,疑似又是一起食物中毒案。其實除了米酵菌酸這個致命細菌,台灣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類型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等4種,究竟什麼狀況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
閱讀更多
2024-03-12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
操著一口流利台語的楊金鑾阿嬤,已屆73歲高齡,她說自己年紀雖大,卻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甚至連感冒都很少,然而沒想到一生病就是大病。
閱讀更多
2024-02-29
郭美懿
本土麻疹爆出今年首起群聚,疾管署表示,一位30多歲男性醫護人員工作時接觸到2/19發布的麻疹個案,2/24陸續出現頭暈、咳嗽、紅疹等症狀,27日由院方通報確診,目前居家隔離中。這位護理人員曾於1/22下午到桃機第二航廈美食街、1/25晚間至新北中和的梁家米粉湯用餐。疾管署提醒,曾在相關時段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若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應與衛生單位聯繫。
閱讀更多
2024-02-20
胡肇芳、郭美懿 整理
「這個新年我經歷了人生最痛苦,最難過的新年」,馬來西亞男星鐘盛忠在臉書悲痛發文表示,父親在除夕夜當天吃完年夜飯,在看別人放鞭炮時,不小心吸入煙導致氣喘發作,突然呼吸困難,發紫,緊急送醫,昏迷9天後不幸過世。他並PO出趴在父親棺木前痛哭照片,令人鼻酸。氣喘俗稱「哮喘」或台語「嗄龜」,多數患者在小時候就有過敏體質,且多在20歲前 發病 ,又以夜間及清晨特別容易發作。依其嚴重的程度可以呈現呼吸困難、喘鳴音、胸悶和咳嗽等症狀,發作時可能非常迅速也可能緩慢出現,通常症狀不是很嚴重,但是急性惡化時可能非常嚴重,若未給予有效治療也可能會致命,如一代歌后鄧麗君就因哮喘宿疾引發呼吸衰竭,1995年病逝泰國清邁,終年僅42歲。
閱讀更多
2024-02-17
NOW健康
民進黨15日表示,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身障律師陳俊翰,疑似因感冒引起併發症,不幸於2月11日逝世,享年40歲。消息傳出,引起各界震驚,事實上,上個月底,陳俊翰律師才出席SMA罕病活動,為SMA罕病病友爭取醫療權益,沒想到不到半個月,竟與世長辭。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