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郭美懿整理
以《昨夜星辰》拿下第20屆金鐘影后的資深演員馬之秦,驚傳於今(11/1)凌晨於 睡夢 中辭世,享壽80歲,藝起發光協會理事長宋逸民證實此消息,並透露馬之秦昨日神智還很清醒,今早在 睡夢 中離世,「是很滿足的離開」,家人也都陪伴在旁。藝起發光將協助家屬處理後續追思事宜,並在臉書發文:「馬姐,一路平安,我們天家見」。
閱讀更多
2022-08-29
郭美懿
夏日午後,Silvia像一陣疾風走了進來,削肩上衣露出她結實的二頭肌,一坐下便忙不迭翻出手機相簿,秀出才練不到2個月就成功的引體向上成果。60歲的她燦爛如花,讓人難以想像僅僅1年前,她仍深陷憂鬱,掙扎著離開因第三者介入而走味的婚姻。
閱讀更多
2022-04-07
郭美懿整理
有「國寶歌王」之稱的文夏昨晚(4/6)因器官衰竭於 睡夢 中辭世,享耆壽94歲。據《蘋果新聞網》報導,遺孀文香透露前天文夏氣喘發作,曾到安養中心探視,但因文夏喘得厲害沒能說太多話,直到昨日得知死訊,才向結褵52年的摯愛道別:「孩子都長大了,也都有好的歸宿,你人生的任務完成了,請安心的走吧。」
閱讀更多
2022-03-01
駝客學校 / 喻劍飛
醫師只是我有了自信之後的副產品,我現在覺得我是不是醫師不重要,我相信我做什麼都能成功,這才重要。
閱讀更多
2022-02-09
郭美懿
雙金影帝常楓驚傳初六(6日)在 睡夢 中離世,享耆壽98歲,女兒常青受訪時低調證實,並表示常楓去世前親了女兒,說自己「很好」,「我們相信他離去時沒有罣礙。」常青也透露母親張遙已在去年過世,「父親與母親在天上團圓了。」
閱讀更多
2022-01-24
林志豪醫師
李爺爺跟奶奶感情很好,爺爺被診斷出巴金森症後,奶奶每次一定都會陪爺爺來門診。她總是說爺爺年輕的時候為了這個家很努力,什麼工作都做,可能這樣把身體做壞了。雖然每次我都想說點什麼,但最後還是笑而不語。
閱讀更多
2022-01-19
曲全立、趙文豪
如果你動過一場性命交關的手術,如果你腦袋裡有11c.c.腦瘤的汁液、如果你的左耳沒有聽覺,右耳只剩下40%的聽力,你會怎麼辦?台灣首席3D導演曲全立,曾經是台灣拍攝音樂錄影帶的第一人,當時KTV裡的歌幾乎都是他的作品。他也拍過《嘎嘎烏啦啦》《強棒出擊》《百戰百勝》《金曲龍虎榜》等知名節目,更是周華健、梅艷芳、高明駿、張清芳、殷正洋等人的音樂錄影帶幕後操刀者,也拍過舒淇、崔苔菁等大明星,連星雲大師都請他協助拍攝影片。就在事業風光之際,他卻被診斷出腦袋裡有一顆拳頭大的腦瘤,醫生宣判只剩不到半年的時間。奇蹟走過鬼門關,留下半聾半盲的後遺症,他對自己說︰「這是我重生的第二人生,既然我的生命是個奇蹟,那就得完成一些使命。」靠著自學,他成功研發了3D影像拍攝,於2013年以《3D台灣》紀錄片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情片同獲I3DS國際大獎。他也曾製作《美力台灣》紀錄百工技藝和台灣瀕臨消失的美景,現在則正著手以影像記錄台灣超人的故事。曲全立為了讓偏鄉孩子也能感受3D的魅力,於是載著夢想,開往台灣每一個角落。2014年至今跑了316個城鎮,超過250,000公里,相當於繞地球6圈。這些超凡的作品與計畫,每一個很難、每一項都是挑戰,他不但都做了,而且全數都是曲全立2002年開完腦瘤手術後才展開的拍攝計畫—在他失去的半邊的聽力與視力之後。「做就對了!」成為曲全立不可撼動的人生態度,立願以影像專業回饋社會。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3/ 7
第 3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