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
于悅
除了分析操縱者的特徵和表現,其實「被操縱者」的特點同樣值得關注。畢竟,無論是在親密關係中,還是在職場關係等一般的人際關係裡,操縱都是在至少兩個人的互動中產生的。我會把伴侶當作一個互動單位來整體進行分析。因此,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放到被操縱者身上,看看容易被操縱的人通常有哪些特點。
閱讀更多
2024-08-12
彭蕙珍
「我要決定自己的末日。」綠光創藝董事長吳念真是礦工之子,對他來說,死亡一直在身邊,早已是日常,「從小看到災變,我都在哭,我不是哭死去的人,是捨不得被留下來的人。」隨著父親、弟弟、妹妹相繼過世,對生死他看得很淡然。52歲那年母親喪禮過後,他交代獨子吳定謙,「有一天我過世,燒一燒拿去法鼓山樹葬,不要立碑,清明節不用來掃墓。」疫情前,他和太太相偕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他強調:「我們這一代都受過新式教育,對生死要看得很清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閱讀更多
2024-08-09
林靜君談心室
19歲男大學生說,自己與家人信仰不同,他參加教會活動想受洗,爸爸卻以「歷代祖先都是拿香,家裡的玄天上帝要傳承下來」阻攔,爸爸甚至說兒子信教給這個家投下震撼彈,讓自己「睡不好、吃不好,才幾天頭髮就白了很多。」兒子的「上帝」遇上老爸的「玄天上帝」,當親子之間信仰不同,該如何找到和諧相處之道?
閱讀更多
2024-08-02
蔡康永
「對自己好」絕對不止一種活法,但絕對可以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停止那些對你自己不好的事」。
閱讀更多
2024-08-02
蔡康永
每一刻,都是有體會的當下。我現在寫這本書,最大的寫作動力,來自我對情商的三個信念。陽光般的明白、微風般的恰如其分、水滴般的逐步累積。我已經為「明白」寫了一本,也為「恰如其分」寫了一本,我要求自己把介紹「逐步累積」的第三本寫出來,這是我起碼該做到的。寫這三本書的過程中,我每寫一段,都會自問自答一番,清理自己的腦子,享受跟自己討論的樂趣跟領悟。跟大家一樣,我的心也是充滿妄念的神鬼之心,這事到死都不會改變,我需要找到方法,跟這顆神鬼之心密切的相處下去。這是我寫情商書的動力。
閱讀更多
2024-07-31
理查‧瑞斯塔克
聽損者與他人交談時,就像我們跟外國人練習對話一樣,聽跟說都要花費許多精力。聽錯話、 誤解 對方的意思,聽損者就會感到尷尬又難堪,甚至產生輕度的認知障礙,邏輯與思考能力受到影響;長時間持續下去,就會演變成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24-07-30
蔡曉萱整理
夏季水果豐盛,但糖尿病友可要特別小心!近日有50歲糖友因 誤解 而血糖飆升1.5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令人驚訝的案例,並學習如何明智選擇水果。
閱讀更多
2024-07-26
多琪.柯恩
每個人都會經歷悲傷、空虛、無聊等不適的情緒,但不一定會患上憂鬱症。經歷到這些情緒時,我稱之為「沮喪感」(the blues),它雖然很擾人,但終會過去。憂鬱症的類型很多,但跟沮喪感完全不同。憂鬱症的發作可能持續好幾個月,在這段時間,患者會感覺自己生活在黑暗之中。
閱讀更多
2024-07-12
NOW健康
現代人對於美的要求,已經從日常瓶瓶罐罐的保養,升級至定期的醫美保養,然而選錯療程保養,不但可能讓你傷了荷包,還無法達到你預期的美。專業醫師建議,不論採取何種保養方式,必須先了解自身肌膚屬性和健康狀態,才能給予肌膚「對症」的精準改善。
閱讀更多
2024-07-10
林萃芬
根據媒體報導,愛家名醫因與護理師的不正當關係而陷入醜聞。太太對此發表了正式聲明,表示家庭關係一切正常,老公仍然每天回家。你是否曾想過,外遇背後隱藏的心理動機和 誤解 是什麼?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著作《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中指出,外遇現象並非僅僅是表面的背叛,往往涉及深層的心理動機和錯誤的認知。從性關係的和諧是否能預防外遇,到穿著和外貌是否會影響忠誠度,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閱讀更多
3/ 25
第 3頁,共 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