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跑馬

顯示第 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83

76歲侯孝賢證實罹阿茲海默症!兒子發聲:確診後遺症超出發展…手上電影無法執行「但經典不會遺忘」

tCol 2023-10-25

鄭閔聲、何欣潔

76歲侯孝賢證實罹阿茲海默症!兒子發聲:確診後遺症超出發展…手上電影無法執行「但經典不會遺忘」

編按:76歲國際級大導侯孝賢驚傳疑似罹患失智症正式退休,外媒報導,身邊知情人士表示「他確定不會再拍電影了」,《刺客聶隱娘》可能成為最後一部作品。外媒報導,侯孝賢台北工作室傳出已經關閉,工作人員也已經遣散,報導甚至表示「這消息對台灣本土可能不算太驚訝,但侯導和家人並未作出公開宣佈,可能是想保有隱私。」侯導兒子侯甫嶽發表聲明證實父親先前已經診斷出阿茲海默症,但沒有減退他對電影的熱情,一直到新冠肺炎確診,後遺症連帶病情才先暫停,「這對我們來說是沒有預想過的發展」。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預估未來平均1年將增加1萬人,台灣失智症的挑戰越來越大。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張楷杰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其影響和挑戰日益突出。針對廖先生這樣的失智症處理,如何早期辨認、診斷和及時介入將是關鍵。張楷杰指出,許多人前往神經科求醫,主訴是最近常常忘東忘西,擔心自己有了失智症。不過像這樣這麼有「病識感」的人,常常都只是「健忘」,也就是暫時性的短期記憶障礙,可能是因為分心、壓力或睡眠不足所導致,一般來說,健忘的症狀可以隨著休息、放鬆或提醒而恢復記憶。相較之下,失智症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常伴隨著記憶障礙和認知能力的退化。這些症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常見有5種症狀,一旦發生就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失智症。1.容易遺忘生活中,食衣住行的點點滴滴2.遺忘曾經擅長的技能。3.溝通與閱讀障礙。4.五感逐漸不靈敏。5.出現幻覺無法自行判斷事物。

閱讀更多

退休跟你想的不一樣!養兒防老、睡到自然醒、勞退吃到飽…「6大退休迷思」你中了幾項?

tCol 2023-10-16

橘世代編輯部

退休跟你想的不一樣!養兒防老、睡到自然醒、勞退吃到飽…「6大退休迷思」你中了幾項?

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在今年6月共同發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報告,發現台灣民眾開始退休準備平均年齡為36.99歲,甚至有3成以上20歲至29歲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布局退休的準備,顯示大家對提早退休 的渴望。然而,以退休年齡65歲、人均餘命81歲條件計算,退休後還有近20年的光陰,到底怎麼樣的退休生活適合自己?又要為退休生活準備什麼呢?

閱讀更多

0050、0056...他43歲存股這5檔ETF,5年後月領10萬爽退休!「3步驟找買點」不上班資產還多300萬

tCol 2023-10-12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

0050、0056...他43歲存股這5檔ETF,5年後月領10萬爽退休!「3步驟找買點」不上班資產還多300萬

編按:本書作者「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版主詹英哲,在這波ETF熱潮之初,鑑於國際經濟局勢波動,降低單一個股操作比重,改買ETF。他之前持有日友(8341)、大地(8437)和鮮活果汁(1256)等中國概念股,但因中美持續對抗,中國逐漸失去製造大國的優勢,經濟陷入困境,他決定改尋新目標,而ETF的特色:分散市場,管理費用低,長期持有,更適合正在追求FIRE人生、無法承受高度投資風險的自己。他從43歲開始分批買進台股0050、0056、006208和美債00720B、00751B,5年即達到月領10萬的目標,48歲時就從IBM退休,開啟第二人生。

閱讀更多

「是為你們,不然誰想這樣過活」!癌末父臨終前終獲放手,「安寧緩和」讓家人尊嚴的走完最後

tCol 2023-09-08

林靜如, 鍾依庭, 彭志煊

「是為你們,不然誰想這樣過活」!癌末父臨終前終獲放手,「安寧緩和」讓家人尊嚴的走完最後

我很感激當時父親的醫生,他建議我們拔管讓父親逐步學習自行呼吸,因為他判斷父親或許因為長期和纖維化的肺共存,所以呼吸指數本來就沒有一般人好,可以讓他試試看在及格邊緣拔管。

閱讀更多

如何成為成功的存股族?

tCol 2023-07-07

謝富旭

如何成為成功的存股族?

存股族如果遇到大盤指數漲一千多點,但手中的股票卻靜悄悄地水波不興,有些股票甚至還反向下跌的情境時,心理感受一定不好。殊不知,克服這種「賺了指數、賠了差價」的糟糕感覺,是您邁向存股致富之路的一個必經蛻變。

閱讀更多

被醫生宣判只能活20歲 她帶腦麻兒跑遍全台240場路跑賽事 鋼鐵媽媽:「要當他雙腳,看全世界風景」

tCol 2023-06-08

呂佩芬

被醫生宣判只能活20歲 她帶腦麻兒跑遍全台240場路跑賽事 鋼鐵媽媽:「要當他雙腳,看全世界風景」

如果孩子被醫師宣判活不過20歲,會選擇怎麼陪伴他呢?單親媽媽陳嘉齡推著患有重度腦性麻痺的兒子小比,5年內參加了兩百多場馬拉松賽事,在2023年更帶著小比成功挑戰鐵人三項比賽。

閱讀更多

日跑10公里,他「跑馬拉松突倒地」!裝3次葉克膜、歷103天奇蹟重生…醫:運動先做1事保平安

tCol 2023-02-18

郭美懿

日跑10公里,他「 跑馬 拉松突倒地」!裝3次葉克膜、歷103天奇蹟重生…醫:運動先做1事保平安

隨疫情趨緩,停辦許久的馬拉松活動也恢復舉辦,近期就有多場賽事陸續登場。不過有運動習慣,不表示身體一定健康,日前有位52歲黃先生,在馬拉松路跑途中心肌梗塞發作,突然倒地沒有呼吸心跳,急救90分鐘才搶回一命。醫師呼籲,即使平常有運動習慣,也不表示身體一定健康,提醒民眾應定期健檢,尤其有家族病史,更需要詳細檢查。

閱讀更多

87歲母買菜、擦地自己來…台大名醫黃國晉:「孝順,是讓她做喜歡的事!」追求活躍老,動到最後一刻

tCol 2023-01-16

郭美懿

87歲母買菜、擦地自己來…台大名醫黃國晉:「孝順,是讓她做喜歡的事!」追求活躍老,動到最後一刻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黃國晉專精老年醫學、預防醫學,長年診間看盡生死百態,對「老」有更深體悟。他認為,現在應該追求健康老、活躍老,而非倚賴他人協助,轉化傳統對「孝道」的觀念,「千萬不要覺得,不幫他做就是不孝!」

閱讀更多

防肌少症狂吃蛋白質,「身體沒吸收、卻讓腎臟快累死!」40後這樣吃,養出健康好肌力

tCol 2023-01-05

郭美懿

防肌少症狂吃蛋白質,「身體沒吸收、卻讓腎臟快累死!」40後這樣吃,養出健康好肌力

住在北投的林奶奶,原本習慣每天到公園做運動,但入冬以來老是下雨,近日氣溫又驟降,家人擔心她出門危險,也怕疫情又起,要林奶奶在家休息。而疼愛的阿孫上了國中,也不再需要阿嬤接送上學,使得林奶奶變得越來越少出門。最近遠嫁高雄的女兒回娘家探望,想帶林奶奶到陽明山走走,不料才短短2個月,不到70歲的林奶奶已經走不太動,甚至從椅子上起身也變得困難,讓女兒擔心不已:「怎麼2個月不見,老人家就走不動了?」

閱讀更多

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半導體、台積電!善用媒體推動政策,對國家、對公私兩方面助益都很大

tCol 2022-12-28

王百祿

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半導體、台積電!善用媒體推動政策,對國家、對公私兩方面助益都很大

生長於1960年代以後的人們,見識到大眾媒體從數百年風行的鉛字排版印刷,跳到電腦排版,不到20年的功夫,網際網路興起,漸漸的有所謂入口網站。大量網路人口的進出,使得它們也發展了新聞傳播的資訊功能,2000年以後,新聞網站開辦,比起傳統的報紙,少了實體工廠排版、印刷、印出報紙的步驟,營運成本相對降低很多,於是,利用網路傳播的新聞網站也逐漸站住陣腳,成為今日新聞的主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