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NOW健康
曾有位正值中年的科技業高階主管,每年花費近百萬做高級健檢,卻仍發現肝腫瘤時已經罹患晚期肝癌,無法接受地一狀告上法院。法院判定健檢中心有過失,原來該名主管是B型肝炎帶原者,健檢中心應為其安排比一般人密集的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肝癌,而非按照一般民眾每年一次的檢查方式進行。
閱讀更多
2021-04-29
NOW健康
罹患乳癌,已令人沮喪,如果又接連2次確診肺腺癌,這可就讓人難以置信,癌症中獎率怎會如此高!新光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張益誠指出,多重原發性癌症並不少見,癌友術後務必定期回診 追蹤檢查 。
閱讀更多
2021-03-24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知名主播今年一月接受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肺腺癌。然而,日前知名部落客也因肺腺癌,在短短不到半年內撒手人寰。近年來越來越多未抽菸者罹患肺癌、肺腺癌等肺部癌症。
閱讀更多
2021-03-03
徐右螢
「我逢人就會鼓勵他們一定要去拍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曾任聯發科、小米科技財務長,現為指紋辨識IC大廠神盾副董事長的喻銘鐸神情一派輕鬆,笑著談起去年九月開刀切除肺腺癌腫瘤的過程。「其實那時我對LDCT還不是這麼了解,更不知道有肺結節就需每年 追蹤檢查 。」喻銘鐸是在開完刀後,重新找回過去健檢拍過的片子、報告,才知道自己是LDCT下的幸運兒。手術一個多月後,他又重新回到健身房做運動,生活一如往常。「現在只要定期追蹤就可以。」喻銘鐸臉上笑容更多了。雖說,從病理上他真是罹癌者,不過心情上完全不受罹癌影響,「這應該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好的證明吧!」喻銘鐸提及:「我也是看了你們報導(編按:2017年今周刊「新國病肺癌」封面故事)後,開始對肺癌篩檢有更深認識。」為了讓大家認知早期篩檢肺腺癌的重要,他自願分享親身經驗,希望更多國人可以像他一樣幸運,讓癌症不再是無法治癒的絕症。以下就是他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2021-03-03
李易紓
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連續13年居10大癌症之首,近年亦有不少名人包括李國修、賀一航、豬哥亮等,均因罹患大腸癌過世。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表示,大腸癌除了基因突變、家族史外,和飲食、肥胖以及運動都有關係。要預防大腸癌,首要是釐清有無家族史、特殊基因突變問題,如果有,則10多歲開始要做大腸鏡追蹤,如果沒有,滿50歲不能只做免費糞便潛血篩檢(FOB Test),也要開始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而且後續每一兩年都要定期做,不要5年才做一次,因為過程中只要發現息肉,立即切除、電燒,就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健康。以下是饒樹文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2021-02-19
李易紓
不少人在健康檢查時,透過腹部超音波診斷出脂肪肝,有脂肪肝的人,大多沒有特殊症狀,但脂肪肝依舊值得重視,是因為它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和多重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都有關。
閱讀更多
2021-02-05
夏珊妮
不論晴雨、四季,天剛拂曉,孫道傑就離開溫暖的被窩,晨起梳洗,準備出門運動,在住家附近公園散步或是到游泳池晨泳1小時,是孫道傑揭開一天序幕的方式。乍看精神奕奕的他,很難相信他是位罹患2種癌症,進行肝臟移植,已經和癌細胞和平共處超過10年的抗癌鬥士。
閱讀更多
2021-01-04
李易紓
不少人都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自己有脂肪肝!脂肪肝主要造成原因,包括肥胖、過度營養、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酗酒等,且因為脂肪肝無症狀,一般人常會輕忽脂肪肝對身體的影響。
閱讀更多
2020-09-15
鄭丞傑
不少女性獲知自己有子宮肌瘤,當下會被嚇得花容失色,以為自己罹患了惡性腫瘤。事實上,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惡性機會僅有千分之2至3,也就是一千位子宮肌瘤女性中,僅2到3人為惡性腫瘤。
閱讀更多
2020-07-15
楊雅婷
68歲林先2018年10月因罹患「肌肉侵犯型膀胱癌」,接受過化療及電療進行保存膀胱治療,但膀胱癌仍多次復發,同年12月,經磁振造影檢查,發現膀胱右側靠近輸尿管開口處,長出約4.3公分的腫瘤,不僅膀胱腫瘤阻塞右邊輸尿管開口,還合併發生右邊腎水腫。
閱讀更多
3/ 6
第 3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