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鄭立德(Leader)
婚姻故事從紐約到洛杉磯:結婚是溝通,離婚是談判──孩子是談判籌碼?還是共同利益?
閱讀更多
2025-03-20
郭美懿
與其想著死亡,倒不如好好活在當下!彰化罹癌媽李明瑛忍受化療落髮、百針戳身的痛苦,只為讓子女回家有一聲「媽」可以叫。奇蹟抗癌25年後,她在今年農曆年前發現肝已腫大到如懷雙胞胎,決定接受安寧緩和療護,並舉辦生前告別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她說,死亡並非一件可怕的事,它其實是一個歡樂場面,「你和我必須是活在當下,活得精采。」
閱讀更多
2025-03-20
菲爾‧史塔茲
編按:本書結合了榮格心理學的「接受陰影」、「解讀夢境」、「追求個體化」理論,與作者史塔茲醫生40年的執業經驗,整理出30個從低谷突破的靈性哲學。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將人停留於過去,本書強調行動與改變,帶領讀者擺脫對物質的執著,轉而與高階原力連結。書中文字溫暖而不失力量,既有哲學深度,也兼具實用性,適合所有正在探索生命意義、尋找幸福之路的讀者。
閱讀更多
2025-03-19
菲爾‧史塔茲
編按:本書結合了榮格心理學的「接受陰影」、「解讀夢境」、「追求個體化」理論,與作者史塔茲醫生40年的執業經驗,整理出30個從低谷突破的靈性哲學。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將人停留於過去,本書強調行動與改變,帶領讀者擺脫對物質的執著,轉而與高階原力連結。書中文字溫暖而不失力量,既有哲學深度,也兼具實用性,適合所有正在探索生命意義、尋找幸福之路的讀者。
閱讀更多
2025-03-17
稻盛和夫
編按: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罹癌後接觸佛法,並將自己的人生、經營經驗與佛法之道結合,悟出的新生存法則。因為這樣的經歷,他體悟到人生與商場都充滿不確定性,此時必須回歸「本質思考」,從核心價值出發,自然能找到不為環境影響的正確之道。在《稻盛和夫 生存之道》裡,他以「利他之心」為核心,指出追求利他最終也將帶來利己的結果,並透過自己成功翻轉日本航空的經驗,強調「利他」的實踐價值。
閱讀更多
2025-03-12
彭冠宇
有別於2月仍有寒意時情人節慶手上的紅白玫瑰,暖暖的四月天,是比利時的哈勒森林(荷蘭語:Hallerbos)藍鈴花盛開的季節,大片藍鈴花在如茵的綠草上,鮮嫩嬌豔之中透著一種明亮、充滿希望的氣息,因此哈勒森林也被稱為「藍色森林」(Blue Forest)。
閱讀更多
2025-03-03
清水研
除了意識到死亡很恐怖,另一方面,心中也會湧現這五種變化中的第一種──「感謝人生」的念頭。也就是說,即使罹癌後會產生「我能活到什麼時候?」的不安與恐懼,也會產生「原來我今天能夠好好活著,並非理所當然」的體悟。
閱讀更多
2025-02-25
丁菱娟
宮崎駿曾說過:「請記得那些對你好的人,因為他本可以不這樣。」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在現代社會裡,我經常看到有些人理所當然地接受來自他人或長輩的幫助與照顧,卻不曾表達感激之情。
閱讀更多
2025-02-20
阿宅地產顧問(蕭大立)
你是否曾聽聞周遭的親朋好友有過這樣的買房經驗:幾年前的同樣時間點購入的房子,現在已經增值幾百萬了,但自己的房屋價格卻像烏龜一樣慢慢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答案只有一個,因為別人選擇買房的區域發展比較好。我要先提醒各位一個大原則:地段,是決定買房增值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5-02-19
彭冠宇
一直到農曆新年前的最後一個上班日晚上,一人獨坐辦公室時才突然有那麼一點片刻寧靜感,察覺假期的靠近。在一波波新年道賀罐裝訊息大浪席捲後,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疲憊,而終能探出水面呼吸到大年初五的空氣,感到自在且愜意。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