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
丁彥伶
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 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
閱讀更多
2021-03-19
NOW健康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閱讀更多
2021-02-15
林麗娟
自行設計研發數位教具,讓營養課程生動又活潑的,是榮獲國健署、營養師全聯會評選為社區標竿營養師的陳琇雯。目前任職嘉義市衛生局的她,主要是因為自己的父親罹患口腔癌,無法下嚥的痛苦讓她心疼不已,為了能照顧更多人的「口福」,才會立志報考營養學系。
閱讀更多
2020-12-07
李易紓
研究發現,各種植物性食物的抗氧化效果,以「生薑」的效力最高,比起多數蔬菜水果都高,而且薑是生活上常見的食材、取得容易,秋冬之後,有些民眾會以吃薑來防寒,當然也少不了用薑母鴨來補身。
閱讀更多
2020-10-28
謝馨慧
我對冷靜與平靜的體悟,來自近幾年生活上的重大變動:我媽媽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中風了。她既沒有高血壓也沒有心臟病的病史,沒有人預料得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閱讀更多
2020-09-14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醫師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陳建志院長表示,日前有一位42歲林姓婦女主訴,覺得渾身不舒服,這裡痛那裡也痛,胸悶又心慌;明明已經久睡,疲憊感卻始終揮之不去,在住家附近看門診也找不到病因,想起正值農曆七月,便去廟裡收驚。陳院長特別提醒,這些找不到原因的種種症狀,不知道要掛哪一科的時候,或許是自律神經失調搞的鬼,甚至有些醫師認為自律神經失調不算一種病。
閱讀更多
2020-07-23
楊淑媚、蔡昆道
憂鬱症患者會有長時間的情緒低落,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食欲下降或食欲大增,失眠或過度睡眠,全身倦怠,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注意力減退,有自殺意念,甚至企圖自殺。
閱讀更多
2020-07-08
楊雅婷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國人外食人口逐年增加,常有營養攝取不均衡問題。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的資料顯示,高達61%民眾缺乏維生素D,而維生素D又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
閱讀更多
2020-04-17
蔡佳芬
建議在協助憂鬱長輩之前,要先調整自己的想法,必須先了解到「憂鬱症患者並非故意的」。憂鬱長輩在理性面上或許可以接受勸告,但是活力與行動力都受到憂鬱症的影響,才會需要我們拉他們一把。
閱讀更多
2020-03-26
NOW健康
王女士是1名泛焦慮症病人,原本長期在精神科就醫,病情穩定。自武漢肺炎疫情出現後,病情明顯惡化。除了擔心口罩及酒精不夠使用,也購買拋棄式手套以便出門時使用。2個月前剛從日本旅遊回國,最近只要輕微咳嗽就害怕自己是否染病,頻頻要求醫師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
閱讀更多
6/ 13
第 6頁,共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