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宜芳醫師

莊宜芳醫師

台大醫學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精神健康公衛博士。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副教授,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研究領域為認知老化、失智症、老人心理健康。

 

認為老化是必經歷程,但重要的是如何老得耳聰目明,生活如常。

熟齡後停止「一腦多用」!走路別講電話、思考時別下樓梯…聚焦當下每一刻,讓大腦放輕鬆

tCol 2024-09-23

莊宜芳醫師

熟齡後停止「一腦多用」!走路別講電話、思考時別下樓梯…聚焦當下每一刻,讓大腦放輕鬆

記性不好有時不是記憶力問題,而是最初的注意力不足。注意力或信息處理速度在20至30歲達到頂峰,此後隨著年齡增長幾乎呈直線下降。隨著年齡增長,更加容易分心,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也相對縮短。因此,進入老年後,若仍堅持多工處理的習慣,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

閱讀更多

停經後腦霧、光速老…失智專家卻說「更年期」讓女人更聰明!這些方法擺脫憂鬱、熱潮紅,智慧抗老

tCol 2024-07-12

莊宜芳醫師

停經後腦霧、光速老…失智專家卻說「更年期」讓女人更聰明!這些方法擺脫憂鬱、熱潮紅,智慧抗老

54歲的林太太在公司擔任主管,兩個孩子也長大成人,家庭事業兩得意,然而近來她卻發現自己容易健忘,有時忘記重要會議和約會,情緒波動頻繁,甚至失眠或在夜裡冒一身汗醒來,這些症狀已影響她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她的月經在過去2、3年內變得不規則,最近1年已停經。

閱讀更多

預防失智症,40歲就要開始!「抽菸、三高、肥胖」都可能導致失智…改善大腦健康就做3件事

tCol 2024-05-14

莊宜芳醫師

預防失智症,40歲就要開始!「抽菸、三高、肥胖」都可能導致失智…改善大腦健康就做3件事

我從博士班開始做認知退化的研究,從美國的長期追蹤研究,到回台灣開始收集本土的世代研究資料,我常常跟學生說,做老人認知退化的研究,就是跟著他們一起變老,於此同時,我也常常思考,究竟要怎麼樣可以老得耳聰目明。事實上,對抗失智症的戰爭可能始於40歲。

閱讀更多

怎麼辦到的?這群爺嬤活到90歲仍耳聰目明,打敗「失智症」…專家曝做「這件事」助腦健康

tCol 2024-03-12

莊宜芳醫師

怎麼辦到的?這群爺嬤活到90歲仍耳聰目明,打敗「失智症」…專家曝做「這件事」助腦健康

沒有失智的老老年長者之中,有高達40%在他們的大腦中發現阿茲海默病理變化,也就是類澱粉蛋白沈積。換言之,似乎這群超高齡長者對於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病變有「抵抗力」 (resistance,或是復原力resilience),即使腦中有了病變,依然能夠維持正常的認知功能而不失智。

閱讀更多

陪失智長輩過好年,3技巧做好準備…醫師女兒的建議:安排課表、防走失,別問「猜猜我是誰」

tCol 2024-01-16

莊宜芳醫師

陪失智長輩過好年,3技巧做好準備…醫師女兒的建議:安排課表、防走失,別問「猜猜我是誰」

歲末年關將近,大家有著什麼心情,又或是在忙些什麼呢?學生期待寒假到來,孩子期待新年可以領壓歲錢,上班族期待年假可以好好喘口氣;家庭主婦們則已開始採買年貨,或甚至預訂年菜、餐廳等。那家裏的老人家、或甚至失智的長輩們,過年對他們而言,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閱讀更多

聽力退化恐失智?12大危險因子「聽力喪失」排第1…精神科醫:「改善聽損」有助社交還護腦

tCol 2023-09-18

莊宜芳醫師

聽力退化恐失智?12大危險因子「聽力喪失」排第1…精神科醫:「改善聽損」有助社交還護腦

9月21日為國際失智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失智12大危險因子,包括缺乏教育、聽力損失、頭部外傷、高血壓、糖尿病、飲酒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憂鬱、社交孤立、空氣汙染。這些危險因子綜合起來可以解釋達40%失智的成因與風險,其中聽力喪失占8%,排名第1。

閱讀更多

72歲嬤喪夫後陷分離焦慮,獨子崩潰「我好怕回家」…醫:練習2功課安頓身心,先照顧好自己

tCol 2023-08-10

莊宜芳醫師

72歲嬤喪夫後陷分離焦慮,獨子崩潰「我好怕回家」…醫:練習2功課安頓身心,先照顧好自己

最近讀了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才知道她成了照顧者,照顧罹患老年思覺失調的父親與認知(失智)症的母親,書中「照顧者的巨大沙漏」一系列文章,娓娓道出照顧者種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天堂與地獄。

閱讀更多

沒帶手機就這樣跌坐公廁「一度以為會死在這」…做好「這8件事」友善高齡,讓他們安心老

tCol 2023-04-17

莊宜芳醫師

沒帶手機就這樣跌坐公廁「一度以為會死在這」…做好「這8件事」友善高齡,讓他們安心老

台灣在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友善的環境,我們準備好了嗎?

閱讀更多

退休要當志工好處有多少?活化大腦、抗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曝「優點」還不只這些

tCol 2023-03-13

莊宜芳醫師

退休要當志工好處有多少?活化大腦、抗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曝「優點」還不只這些

調查發現,參與社交活動的中老年人,比起完全沒有參與社交活動的人,認知功能相對可以維持在良好的狀態。而在調查中問及的各種社交活動中,「參與志工活動」的效果最顯著也最持續,甚至能減少憂鬱症狀的發生。

閱讀更多

80歲獨居嬤「心頭緊緊、手腳麻」,竟是老年憂鬱症…鬱卒不是因為老,長輩有「這些症狀」要當心

tCol 2023-02-20

莊宜芳醫師

80歲獨居嬤「心頭緊緊、手腳麻」,竟是老年憂鬱症…鬱卒不是因為老,長輩有「這些症狀」要當心

在老化的過程中,大家往往容易注意到身體的退化與疾病,心理的健康卻常被忽略,或是用一種「老了就會這樣」的態度來看待。老年憂鬱症不典型的表現,不僅讓長輩身邊親友不會特別注意,甚至連醫療人員也未必有敏感度。

閱讀更多

疑心老伴外遇、偷東西?當心是「失智」徵兆!醫揭「這些症狀」可能比健忘、迷路更早出現

tCol 2022-12-21

莊宜芳醫師

疑心老伴外遇、偷東西?當心是「失智」徵兆!醫揭「這些症狀」可能比健忘、迷路更早出現

73歲的盧爺爺,與太太同住,兒女都已成家。他退休後生活愜意,與太太搬到鄉間,有一小畝田地,可種菜可養雞,偶而還跟朋友去釣魚。最近農舍需要整修,請了水電師傅來進行工程,他偶然得知水電師傅跟太太是同鄉,從此懷疑兩人有外遇,常對太太口出惡言,不論太太如何解釋,盧爺爺堅信他們之間一定有不尋常關係…

閱讀更多

不工作「忘了怎麼生活」,她才退3天就失眠!專家:「老不休」能延緩失智,3重點樂活第三人生

tCol 2022-11-22

莊宜芳醫師

不工作「忘了怎麼生活」,她才退3天就失眠!專家:「老不休」能延緩失智,3重點樂活第三人生

王阿姨未婚,擔任服飾業零售員多年,來到我的門診是因為最近退休,居然開始有了失眠與恐慌的困擾。「我本來想退休能夠享清福,不用每天早起,可以睡到自然醒。頭一兩天很開心,覺得不用去上班好輕鬆,結果第三天開始恐慌了,一整天不知道該做什麼,到了晚上居然睡不著…。」

閱讀更多

不只長新冠!疫後憂鬱及焦慮症增3成,染疫2年後腦霧、失智風險仍高…精神科醫:「這樣做」是最好良方

tCol 2022-10-11

莊宜芳醫師

不只長新冠!疫後憂鬱及焦慮症增3成,染疫2年後腦霧、失智風險仍高…精神科醫:「這樣做」是最好良方

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人們的生活有了劇烈的改變,不僅如此,疫情對於群體的身體或生理健康也帶來巨大影響。

閱讀更多

單身即地獄?英調查:獨老失智風險高42%,危害等同抽菸、不運動…醫揭「成功老化」關鍵

tCol 2022-09-12

莊宜芳醫師

單身即地獄?英調查:獨老失智風險高42%,危害等同抽菸、不運動…醫揭「成功老化」關鍵

有人說,老得好要具備三要素:老身、老本、老伴。「老身」,意味著健康的身體,然而年紀大了,多少有些病痛,若能行住坐臥不須倚賴他人,想去哪兒就能去哪兒,也就算是這個「老身」最重要的功能了。 「老本」指著是老年的經濟安全,退休之後的老年生活,不再有穩定收入,所以要有「老本」來保障老年的經濟安全,能實現或維持生活的水準。而「老伴」呢?婚姻狀態、或是親密關係,對老年生活的影響與意義是什麼呢?

閱讀更多

身體健康、兒孝順,80歲奶奶卻罹憂鬱症?醫分析:做好「這件事」就不怕老,擁抱愉悅熟齡

tCol 2022-08-18

莊宜芳醫師

身體健康、兒孝順,80歲奶奶卻罹憂鬱症?醫分析:做好「這件事」就不怕老,擁抱愉悅熟齡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快閃訪台,受到高度關注,這位82歲的老太太從政以來一直有清楚的信念與價值,雖然高齡,依然精力充沛,還能經得起這樣長程的旅行與緊湊行程。 我的門診也有一位年齡相仿的張奶奶,她體態優雅,絲毫看不出已80高齡,雖然丈夫早逝,獨立撫養兩個兒子長大,但孩子都已成家,平常活躍於社區活動跟課程。 張奶奶來到門診,是因近幾個月來對事物越來越提不起興趣,容易覺得疲累、失眠,且常有胸悶心悸。做了一些檢查都正常,經過問診,才發現張奶奶有輕微憂鬱症。 但問到有什麼憂心事情?張奶奶自認母慈子孝、兄友弟恭,連朋友也不敢置信她得了憂鬱症!直到有一天,她拿了一張年輕時曾在美軍俱樂部工作、穿著泳裝在游泳池畔的照片,如此窈窕美麗,我突然有些明白她憂鬱的來源…

閱讀更多

坪林失智率高於板橋2.87倍!醫揪原因:搬到鄉下養老非關鍵,「這樣做」存腦本防失智

tCol 2022-07-12

莊宜芳醫師

坪林失智率高於板橋2.87倍!醫揪原因:搬到鄉下養老非關鍵,「這樣做」存腦本防失智

編按:許多人從中年就開始構建自己想像的退休生活,有人夢想到鄉下過著陶淵明一般的鄉居生活,享受悠閒慢活。有人則考量老後醫療與交通需求,選擇離醫院、捷運近的都會區居住。這兩種生活形態各有退休族支持,但你可知道不同居住環境的長者,其認知功能退化的比例竟有相當大的差異?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