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楊寧茵
「如果讓我在這裡住到人生的最後一刻,我願意!」— 高雄前金區大同社宅銀髮住戶 吳衡英我幾次到「林投好客廳」都會遇到人稱「衡英阿姨」的吳衡英,她總是很熱情地招呼來訪的客人,或者協助弘道的工作夥伴張羅好客廳的大小事,還在「共生祭」時負責擔任導覽長輩,每天帶好幾團分享社區大小事,「說不累是騙人的,但真的很開心!」我原本以為她一定本來就是一個活潑外向的人,結果她說:「其實我很內向的,是天天來好客廳改變了我!」
閱讀更多
2024-08-28
郭美懿
據健保署統計,台灣2022年使用安寧療護服務者已達6萬7千多人,癌症病人過世前一年接受過各種形式的安寧療護者,比例也超過61%。安寧病人身體的病痛,能透過先進醫療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但身心靈性的困頓,該從何處得到撫慰?所謂「靈性關懷照顧」,便是由此應運而生。一般以為「靈性關懷」與宗教信仰相關,事實上它更著重引導末期病人找到生命價值與意義、圓滿心願,學習因應即將發生的事。「目的就是生死兩相安,讓離開的人放鬆、沒有遺憾地往前走,而活著的人可以帶著祝福、思念,走他該走的人生。」
閱讀更多
2024-08-05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編按:收藏玩具、公仔是許多人從小到大的興趣,對岸卻有一名熱中收藏二次元模型的人夫,因老婆無法接受這個興趣,婚後爭執不斷。日前太太竟聯合雙方父母,無預警衝進家中把滿屋模型全部摧毀,妻子更斥責「都這麼大人了,還玩二次元,沒出息!」男方爸爸甚至把模型從盒中取出,使勁踩爛,男子只能無奈看著事件發生,並將收藏品「遺照」po網悼念。這讓人聯想起2年前,台灣也曾發生太太把先生的「哥吉拉」公仔隨手送給親戚小孩,引爆丈夫怒火、雙方鬧到離婚的「哥吉拉事件」。當時作家藤井樹曾發文奧援,表示自己高二時,收藏多年的漫畫被媽媽一夕丟光,因此跟媽媽冷戰2年。而藝人黃豪平也表示,小時候蒐集的錄影帶曾被爸爸隨手拿出一卷送親戚小孩,事隔多年仍難以忘懷。玩具、模型、公仔、漫畫書等物件,不過就是童年的玩物、小孩子的東西,有需要這麼生氣,甚至引爆家庭革命嗎?其實從心理層面來說,被摧毀踐踏的,絕不只是物質上的意義……
閱讀更多
2024-08-02
林暐鈞
「願更多人知道臨終靈性關懷,好好與家人走往生命最後一哩路,也撫慰留下來的我們。」擁有護理師、心理師與靈性關懷員等多重身份的李昭慧,13歲歷經父喪,60後遭遇二哥中風昏迷、大哥猝死,去年則送走老母。生離死別未曾令她膽怯,反倒生出智慧,今年70歲的她與子女暢談生死、安排身後事,「我50歲就開始準備和世界道別,也陪伴他人學習好好告別。」
閱讀更多
2024-07-10
今周學堂
霸氣的中年男子在外事業有成,但回到家中,婚姻陷入危機,親子關係緊繃,這似乎也是許多家庭的縮影,有時是太太事業有成,有時是夫妻都有高社經地位,有時候,夫妻都為了家庭付出了全部的自己,但是愛卻卡住無法連結和流動⋯⋯
閱讀更多
2024-07-03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日前北捷在1週內接連發生2起讓座衝突,讓「博愛座存廢」再度躍上媒體版面。為何「博愛座」變成了「搏鬥座」?是特例、還是已經成為日常?心理師王聖華剖析,事件中情緒高張的狀態,其實背後可能藏著是需要被保護的脆弱,只是欠缺情緒教育的我們,很少去碰觸跟揭露而已。
閱讀更多
2024-06-03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近期藝人孫鵬與狄鶯的獨子孫安佐,再度因脫序行為躍上新聞版面,先前他在美國犯下恐怖威脅罪入獄,近日又爆出在泰國擅闖民宅被逮,一度被送進精神病房。先後2次事件,母親狄鶯都親赴當地營救,但隨後卻爆出孫安佐被下蠱、遭爸媽強迫喝符水等情事,引發不少人討論狄鶯、孫鵬與孫安佐的親子狀況。其實過去狄鶯就曾在臉書提到,兒子孫安佐到美國讀書,是她最痛的一天,「心就像被掏空」!對此,音樂人許常德曾表示,「這樣的愛已經是生病了,當一個人愛一個人心會空掉、會心碎,當孩子做錯一件事就會失去理智、崩潰,這是很危險的訊息。」成為父母,是一輩子的事情,面對孩子長大,曾緊握的那雙手究竟該如何放下,才不會成為「以愛為名」、綑綁彼此的枷鎖?(原文刊載於2023/4/11,更新時間為2024/6/3)
閱讀更多
2024-06-02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在一段關係中,最辛苦的並不是單純的吵架或是冷戰,而是當你發現原本跟你在同一陣線的伴侶轉過身就聯合著他人來攻擊你。溝通是維持感情的重要基石。然而,有時候,即使是最親密的伴侶也會因為溝通不當而傷害到彼此。
閱讀更多
2024-05-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曉娟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跟先生關係不錯,兒女也都成年且懂事,但最近卻有一件事讓曉娟很煩惱。起因是曉娟剛出社會的兒子帶著女友回家住,雖然女方是因為實習關係,才來借住1個月,但在外縣市工作半年多的女兒回家後得知,卻大發雷霆,覺得爸媽不在乎她的感受,隨便讓一個外人住進來,讓她感覺不自在。「女兒是專程回家幫弟弟過生日的,但跟爸爸討論完這件事後,就沒有出來吃飯,女兒說我們把她當作『潑出去的水』…」曉娟揪心地說,兒子跟女友交往了1年多,小倆口感情好,他們夫妻也把女孩當未來媳婦看待,尤其女方是從南部北上求學,就像曉娟當年隻身來到異鄉一樣,所以能住進家裡好好照顧,也是件好事。可是女兒對這件事耿耿於懷,這可難住曉娟了,「兒子、女兒我都愛,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閱讀更多
2024-04-10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日前國防部長邱國正因兒子陷入召妓風波,一度打算辭官負責,面對媒體追問,向來給人鐵漢印象的他也忍不住哽咽。邱國正說,孩子點的火一定要承受,火燒是痛的,但自己不會幫兒子救火,而家人會做兒子的心靈支柱,「畢竟他是我的孩子,這我們要承擔。」孩子永遠是爸媽心頭上的一塊肉,然而當孩子成年後,他人生路上的包袱與過錯,為人父母是否也該概括承受?
閱讀更多
2/ 5
第 2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