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腸胃

顯示第 2112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遠離癌症、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最常見的高血壓!守護腸道健康的4個方法

tCol 2022-07-07

林凱信醫師

遠離癌症、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最常見的高血壓!守護腸道健康的4個方法

你也經常外食、生活作息不固定嗎?總是苦擾三餐就那幾種選擇嗎?​

閱讀更多

10年內從S穿到XL,她靠這招健康瘦!每天花3分鐘啟動身體能量,提升代謝、讓身材更緊緻

tCol 2022-06-23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10年內從S穿到XL,她靠這招健康瘦!每天花3分鐘啟動身體能量,提升代謝、讓身材更緊緻

擔任金融業務的林小姐,這幾年因為工作壓力,體重飆升到65公斤,衣服由S號一路穿到XL號。她嘗試過各種瘦身方法,包括針灸、斷食、減脂茶,但大都只瘦臉,腰腹間的肥肉很快就復胖回來,反覆胖瘦,讓她灰心地不想運動。

閱讀更多

槍擊事件折磨後,醫生告訴我罹胃癌!「妳這麼拚賺錢做什麼,錢還不是留給先生找別的女人享福」

tCol 2022-06-22

陳玟均

槍擊事件折磨後,醫生告訴我罹胃癌!「妳這麼拚賺錢做什麼,錢還不是留給先生找別的女人享福」

「烤堂」在經歷兩次重大的事件後,我和先生已經身心俱疲,打算好好經營最後這一間店,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但老天爺似乎不想停止對我的考驗。

閱讀更多

成人MIS-A致死率是兒童3倍!一圖看懂MIS-A「臨床8大症狀」,出現2狀況儘速就醫

tCol 2022-06-21

郭美懿整理

成人MIS-A致死率是兒童3倍!一圖看懂MIS-A「臨床8大症狀」,出現2狀況儘速就醫

本土確診人數逐日下降,國內疫情似有好轉跡象,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21)表示,目前已收到2例疑似MIS-A(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通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提醒,確診後2至12週可能產生MIS-A,預期近期將陸續傳出相關案例,民眾應多留意。

閱讀更多

容易上火又怕冷?原來是「上熱下寒」上身!每天3分鐘改善氣血循環,調好體質不生病

tCol 2022-06-16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容易上火又怕冷?原來是「上熱下寒」上身!每天3分鐘改善氣血循環,調好體質不生病

陳先生從小體弱多病,「你一定以為我看起來營養不良,其實小時候我是個大胖子, 體重都在90公斤上下,同學對我的印象就是『常生病的大胖子』。」他苦笑說。長大後的陳先生在科技業上班,工作壓力大,除了經常感冒,還因為睡眠不好,精神也不好,有習慣性偏頭痛。

閱讀更多

糞便潛血檢查,可降35%大腸癌死亡率!但若篩檢出異常,卻不做這檢查,死亡風險將增加64%

tCol 2022-06-02

NOW健康

糞便潛血檢查,可降35%大腸癌死亡率!但若篩檢出異常,卻不做這檢查,死亡風險將增加64%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蟬聯14年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代表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為降低大腸癌對民眾的威脅,國民健康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提供糞便潛血檢查,每2年1次定期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但若民眾篩檢出異常,卻不接受大腸鏡檢查,死亡風險將增加6成4。

閱讀更多

南部粽VS.北部粽熱量PK!營養師教4大健康「粽」點:首選「這一款」,聰明吃不增重

tCol 2022-05-30

郭美懿

南部粽VS.北部粽熱量PK!營養師教4大健康「粽」點:首選「這一款」,聰明吃不增重

端午佳節將至,應節免不了要吃上一顆料多豐腴的粽子,不過粽子除了熱量高,纖維與蛋白質也不足,常會出現「1個吃不飽、吃2個熱量又超標」的問題。成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謝曜駿提醒,民眾可以善用均衡飲食的原則,搭配蔬菜、增加蛋白質,並避免添加高油、高鹽的配料與調味醬。

閱讀更多

疫情海嘯亂工作,「聽到LINE響起就想哭」…面對職場焦慮,心理師籲「三大面向」好好顧身心

tCol 2022-05-27

林靜君談心室

疫情海嘯亂工作,「聽到LINE響起就想哭」…面對職場焦慮,心理師籲「三大面向」好好顧身心

「工作量如海水倒灌一樣湧進來,主管一貫風格要求要快、狠、準,我該怎麼辦?」「只要聽到LINE的聲音響起,就心跳加速、胸悶,有時會很想哭。」「到辦公室的途中開始反胃想吐……。」Covid-19疫情還在高原期,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加,許多人的工作節奏被打亂,一邊防疫、一邊應付各種突發狀況,身心緊繃而出現失眠、易怒、憂鬱、 腸胃 不適、皮膚等身體與心理症狀。這些問題如果放置不理,長期累積下來就可能惡化為難解的宿疾。

閱讀更多

確診拿嘸抗病毒藥?輕症用清冠一號可降病毒量!48小時緩解發燒、喉痛,兒童依體重調整用量

tCol 2022-05-27

郭美懿

確診拿嘸抗病毒藥?輕症用清冠一號可降病毒量!48小時緩解發燒、喉痛,兒童依體重調整用量

本土新冠疫情進入高原期,隨著確診數逐日累積,也讓中藥「清冠一號」供不應求。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指出,口服抗病毒藥交互作用多,也不是每個確診者都適合吃,此時可選擇清冠一號,同樣能有效降低病毒量,快速緩解症狀。他也強調,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一定要由中醫師評估患者體質、病況才適合使用。

閱讀更多

肝臟是沉默器官,出現5症狀當心是中晚期「肝癌」!醫師:保護肝臟請你這樣做

tCol 2022-05-21

照護線上

肝臟是沉默器官,出現5症狀當心是中晚期「肝癌」!醫師:保護肝臟請你這樣做

編按: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的三弟顏清山週五(5/20)晚間病逝,享年57歲。顏清山罹患肝癌多年,曾經做過栓塞治療,但前年肝臟又長出一顆腫瘤,在顏清標安排下,也進行了質子治療,只是病況難好轉,已多次住院治療。顏清山和顏清標,兩人都罹患肝病多年,為典型肝癌3部曲患者,先病毒型肝炎再肝硬化,接著患肝癌。肝臟慢性發炎會增加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導致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抽菸、代謝性疾病等,若有相關危險因子,便需要定期檢查。「其實肝炎的追蹤,只需要靠抽血與腹部超音波,便利性相當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C型肝炎的治療也很簡單,療程僅8週或12週,副作用低、治癒率高達98-99%,大家一定要把握治療時機!」(原文刊載於2020/10/16,更新時間為2022/5/21)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