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克雷‧勞特雷奇
一想到我們所愛的人都會死去,便會令人對生命感到焦慮和悲傷。除了短暫的生命,我們還希望有些事物長遠存在,包括我們所愛的人。在所愛之人離世後,我們自然想以某種方式繼續維持他們的存在感,比如保留他們遺留下來的事物,以此保持連結感。
閱讀更多
2025-02-26
克雷‧勞特雷奇
自我中心(self- centeredness)是必要的,否則還有誰能為你設身處地著想,為你發聲、表達需求、偏好、爭取關注以及追求目標?想要過自主性高的生活,就必須站出來為自己爭取權利。總是把別人放在第一位,就會忽視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閱讀更多
2025-02-25
克雷‧勞特雷奇
懷舊幫助我們恢復社交生活。我研究了懷舊心理學二十多年,但直到最近幾年才恍然大悟,懷舊與未來密切相關。想當然耳,懷舊會帶我們回到美好的往日時光。但研究顯示出,每次重返往日時光,都是在為未來的旅程在打包行李。過去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地,而是未來旅程的補給站。
閱讀更多
2025-02-05
彭蕙珍
台泥榮譽董事長辜振甫夫人辜嚴倬雲周二(2/4)離世,享嵩壽105歲。雲朗集團新聞稿指出,辜嚴倬雲1920年生於福建福州(1924年報戶籍),1948年與辜振甫結褵,一生親歷百年來社會之變遷,樹立新時代女性之典範,為台灣近代史上舉足輕重之人物。辜嚴倬雲家人訂於2月6日下午1時至2 月12日下午4時止,每日早上10時至下午4時,假台泥大樓士敏廳(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3號3樓)設置靈堂,以供親友致意。遵其遺願,辜嚴倬雲女士家屬懇辭各界輓聯、奠儀、花籃。親友如有饋贈, 請轉捐振興醫院「捐助貧苦病患就醫」帳戶,專款專用。
閱讀更多
2024-03-04
陳亭均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閱讀更多
2023-11-12
聯合報/ 記者 陳雅玲
「老前整理」的風潮來自日本,是指人們在自己還健康時,整理自己的物品。不管是收藏還是囤積,在老後真正來臨之前進行「斷捨離」,有人自己動手,也有人尋求專業協助,「老前整理」協助大家在心理和居住環境都挪出空間,迎接人生新階段。
閱讀更多
2023-08-04
許峰源
「專注力」遠比專業知識重要太多,一個處於「專注力疲乏狀態」的人,腦袋是一片空白,縱使有再高深的專業知識,也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就像一個運動選手縱使有再好的技術,當體力耗盡時,一切都是枉然。
閱讀更多
2023-04-20
角子
「角子哥,人哪有天生就適合的?兩個人如果相愛,就應該努力『磨合』,不是嗎?」我看著這封發來臉書的訊息,不知為何心底就突然冒出了這位讀者可能會有的輪廓。
閱讀更多
2023-04-06
蔡碧月
從年輕就出書教居家收納的楊賢英,被外界封為「家事達人」。照理,達人應該沒有斷捨離的煩惱,事實卻非如此,20年前買的衣服、昔日照片要不要丟?都曾讓她傷透腦筋。
閱讀更多
2023-01-17
整理鍊金術師小印
作者曾經是擁有上萬件物品的購物狂,因為一場失戀及家庭失和,開始用十多年「販售二手」技能以及「整理遺物」心態來斷捨離。2年內斷捨離9成物品,從中回收50萬,隔年33歲財富自由。 曾任日商高階主管,生性不喜歡整理,故用「管理公司的思維來管理物品」,教授學員有效率的整理術。深信時間應該要花在更美好的事物上。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