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鄭秋豫 教授
編按:前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鄭秋豫教授,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學者,同僚眼中精悍的鋼鐵人,卻在退休前遭逢人生劇變。她毅然放棄輝煌的研究生涯,成為丈夫全心全意的照顧者。 丈夫趙伏波教授曾任教務長、院長,從定向感流失、過家門而不入,日漸失語、失能,彷彿靈魂迷了途。身為語言學家,卻沒有任何文獻告訴她,怎樣照顧心智漸失、不發一語的伴侶。連要讓先生去洗個澡,都是一件超級艱難的事。有一回,丈夫四五天沒洗澡了,鄭教授靈機一動,就騙說自己手扭到了,撒嬌要先生幫自己洗澡,夫妻兩人感情很好,先生立刻就答應了,進到浴室裡,先生幫老師洗,鄭教授再順勢把水龍頭往先生身上沖洗。進去浴室之前,為免萬一,鄭教授請幫傭就在浴室門口等候,萬分抱歉地說:「一會若浴室裡有甚麼狀況,你進來可能會看到兩個沒穿衣服裸體的老人,我對你感到很抱歉,請你不要介意啊......」 3年暴瘦10公斤、失眠、焦慮,照顧的重荷凌遲著每一日。面對丈夫病況之不可逆,再多努力仍只餘無力,身心碎落的她,陷入憂鬱流沙…… 伴著椎心傷悲與潰堤的淚水,鄭秋豫教授毫無保留地坦露她守護摯愛,歷經四年多的心路。然而,即便曾一再地感到無助,她也從未絕望。 而隨著失智伴侶漸失認知能力,如她一般,體力、心力亦漸不堪負荷的高齡照顧者,後援又在何方?透過本書,我們不禁深思「老人照顧老人」的掙扎與困境。 「我怕他會半夜一個人出門去,總是提心吊膽地注意著他的動靜。如果我聽見的是他起床去浴室的腳步聲,立刻全身戒備地靜候馬桶沖水的聲音;如果我聽見的是搬動碗盤,也會一直等候到他搬累了停下來,確定他是要回房睡覺,而不是要出門。我從夜夜驚醒多次到已經夜夜不能成眠。」
閱讀更多
2024-05-05
黃明惠 整理
你報稅了嗎?隨著納稅季來臨,民眾在扶養親屬實務上容易出現「重複申報」的案例。高雄國稅局提醒,家人之間若同時、輪流照顧扶養直系尊親屬,各納稅義務人可透過協議,由其中一人申報扶養親屬免稅額,除可調和納稅義務人最適稅負,又能避免紛爭。
閱讀更多
2024-03-12
莊宜芳醫師
沒有失智的老老年長者之中,有高達40%在他們的大腦中發現阿茲海默病理變化,也就是類澱粉蛋白沈積。換言之,似乎這群超高齡長者對於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病變有「抵抗力」 (resistance,或是復原力resilience),即使腦中有了病變,依然能夠維持正常的認知功能而不失智。
閱讀更多
2024-01-09
優照護
編按:台灣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據國發會統計,2022年扶養比為42.2,每4個青壯年就要扶養1位老人;而推估至2030年高齡人口增加、工作人口更少,平均每2.7人就要扶養1位長者,到了2050年,扶養者更只剩下1.4人!面對扶養比陡升,一旦家中長輩需要照護,恐怕人力調度成難題。曾有網友表示長輩在家沒人顧,容易發生意外,但想把老人送到安養院,卻淪為「不孝」的代名詞,甚至被指為「遺棄」,引發兩派論戰。網友在PTT八卦版發文,指「不知道曾幾何時開始,在台灣把老年人送往安養院是一件被認為子女不孝、父母丟臉的事情。明明在事實上,是怕他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會發生意外,也避免一個人胡思亂想才送去的,何況安養院也是要付錢的,怎麼會淪為不孝的代名詞?」對此,有網友認為把長輩送到安養機構「像是被遺棄」、「餘生在一個不認識的環境、沒有家人陪,你覺得可以嗎」、「如果有能力就請外籍看護,加食宿一個月也才3萬,多站老人家的角度想想吧」。另一派人則認為,「安養院24小時有護士和長照師隨時顧著,不會離開視線,對長輩來說反而比較安全」,而且外籍看護其實也不是很專業,「動作粗魯還要看運氣,求遇到好一點的」。更有人直言:「說要自己顧的,24小時顧個3天就知道了」。難道居家親顧才是「真孝道」?究竟選擇居家照護、安養機構、外籍看護等各種方案時,怎樣做比較好?
閱讀更多
2023-12-22
郭美懿整理
編按:寒流來襲,全台猝死案例不斷升高,僅上週末(12/16、12/17)全台就有81人猝死,而昨(12/21)日嘉義市更有一名28歲職業軍人從住家出門後突然倒地,緊急送醫仍救不回,初判可能是天氣寒冷,引起心血管相關疾病造成。上月中旬(11/19)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司長賴向華驚傳在睡夢中失去呼吸心跳,得年56歲,死因疑似天冷引發心肌梗塞,同樣引發大眾關注。家中明明是溫暖的地方,怎麼會發生猝死意外?重症醫師黃軒提醒,許多猝死案例往往發生在「臥室、客廳、浴室」,而不是在外頭,呼籲民眾要注意隱藏在生活習慣中的6大危機,居家也要做好保暖措施,勿讓猝死意外來敲門。(原文刊載於2023/11/20,更新時間為2023/12/22)
閱讀更多
2023-10-23
優照護
「阿霞,我要洗澡了。」「媽,你今天已經洗過啦!」「哪有,我頭髮很癢,明明就還沒洗!」「好,好,好,等等快吃飯了,你先看電視,我飯快煮好了,等吃過飯再洗。」
閱讀更多
2023-10-19
彭蕙珍
當圓山大飯店通往東密道的大門緩緩打開時,塵封50年的東密道出現眼前,那一刻,心中有股無以名狀的感動。第一眼,立刻被它的美麗驚豔!「這不是高第建築嗎?」圓弧形的穹頂,不規則的建築,彎彎曲曲的通道,與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受自然形態啟發的有機風格,非常相似。
閱讀更多
2023-09-07
林韋伶
在媒體業工作42年,動腦雜誌前社長王彩雲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果有人說,有別的工作比我在動腦,特別是編輯的工作更有趣,那我未免也太沒面子了!」對這個熱愛天天動腦的優秀女性,老天卻開了一個大玩笑。在2017年、王彩雲64歲時,被診斷出額顳葉失智症,動腦雜誌發行人吳進生談起自己結髮46年的妻子,自責地反省:「為什麼我沒有早點察覺呢?」
閱讀更多
2023-09-01
林靜如, 鍾依庭, 彭志煊
依照臺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中,約每十二人即有一位失智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五人即有一位。失智人口比例居高不下,衍生的道德、法律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閱讀更多
2023-08-11
李勁
與西方人相比,東方人不太愛表現自己。西方人推崇冒險,東方人雖然也會說「富貴險中求」之類的話,但不到萬不得已,很少會去做冒險的事情。這是因為東方人講本分,更加注重本職工作。
閱讀更多
2/ 16
第 2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