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黃越綏
所以我們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大家理所當然會認為,要降低長者在臨終之際的遺憾,就是要將他們轉介給安寧照護醫師。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個充滿關懷的實際選項。當醫學對年長者無法發揮功效時,就把他們交給安寧照護醫師照顧。
閱讀更多
2020-10-06
李易紓
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30周年,在周二(10/6)發表「台灣生命態度及 安寧療護 認知變遷」調查結果,邀請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以及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與會,分享對 安寧療護 、生死的觀察和想法。
閱讀更多
2020-08-17
今周特刊
在安寧病房與父親告別。她分享了陪伴父親走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心境,為父親能在安適的照護中離開而欣慰。
閱讀更多
2020-08-13
今周特刊
無常往往比明天更快就到。知道人是怎麼死的,就會知道怎麼活。如果不想在生命進入尾聲時痛苦、遺憾、後悔,現在要做什麼?從終點看,答案變得簡單明瞭。
閱讀更多
2020-07-14
王英偉, 楊金燕
正值壯年的阿勝(化名),四十五歲罹患鼻咽癌,做完電療療程後轉到了心蓮病房。有個夜晚,阿勝的口鼻突然湧出大量鮮血,然而栓塞止血,必須等到白天透過放射科施行動脈攝影,找出破裂出血的血管才能進行。
閱讀更多
2020-06-22
照護線上
我們的心臟瓣膜具有類似門扉的功能,可以在心臟搏動過程中適時打開、關閉,以維持血流的方向。當心臟瓣膜無法完全打開時,就會造成「狹窄」,阻礙血流通過;當心臟瓣膜無法完全關閉時,就會形成「逆流」。
閱讀更多
2020-04-17
林芷揚
一位66歲女士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因疾病已發展到末期,除了四肢和軀幹肌肉無力之外,幫助呼吸的肌肉也失去力氣,需仰賴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協助呼吸。雖然呼吸器需要額外自費租用,病人的兒子仍租了一台回家,希望讓母親舒服一點。不過,病人每次戴上呼吸器都感到面部壓迫、呼吸不順、胸悶不舒服,但不戴呼吸器,又覺得自己辜負了兒子的好意,很不安,心裡充滿罪惡感。該怎麼辦呢?
閱讀更多
2020-04-15
李春杏
接納需要學習需要勇氣,更需要時間來好好消化,儘管將心裡的猶豫先全部擱著,好好告訴父親自己心裡的糾結,好好跟父親說說從小到大的感謝與道歉,好好的告別,把愛說出口,讓父親有機會安息,讓自己有機會釋懷。
閱讀更多
2019-12-25
吳宛育
醫療團隊治療趙伯一段時間了,但七十多歲虛弱易跌倒的高危險病人,明明需要有人陪在床邊,他卻一直拒絕聘請看護,護理師只好照會我,前去看看他。原來趙伯拒絕僱請看護,是因為捨不得花錢。但我探詢了一下,國文老師退休、有退休金、有不動產等等,經濟狀況不至於太差,但趙伯就是不想花這個錢。
閱讀更多
3/ 10
第 3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