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
清水研
接下來,我要分享千賀泰幸的故事。他坦然面對了癌症,並為我人生後半段的困境指點了迷津。千賀先生來看診時五十四歲,從事科技產業。他在公司負責業務開發,經常往來日本各地,可說是個工作狂。他結了婚育有三子,他一直認為當個強大的父親保護好家人,就是他最大的責任。
閱讀更多
2025-02-26
史帝芬‧米契爾
根據普世觀念中對愛情的認識,浪漫愛情彷彿有某種魔力,使人心靈著了迷,頭腦滿是激情,平凡而可預期的現實變得超越凡俗,神聖崇敬占據了全部思緒。浪漫是一種能改變個體意識的狀態,就像把單調的顏色變得色彩斑斕。
閱讀更多
2025-02-26
蔡佳伶整理
勞工打拼大半輩子,最怕退休時領到的退休金不足以負擔老年生活,因此除了具有強迫保險性質的「勞保老年年金」、雇主幫員工提繳6%的「勞退新制退休金」之外,也能依個人意願提繳薪資1~6%到「勞退新制專戶」中,放大退休金累積效益。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筆錢與其交由政府代操,不如自己拿去買0050、0056,究竟「勞退」該不該自提、該自提多少最有利?也成為許多勞工心中的大哉問。對此,勞保達人張秘書在《勞工朋友的秘書~張秘書》頻道,為大家解答自提優缺點,1~6%自提多少最有保障?收入高低會影響自提比例嗎?帶你一次看懂!
閱讀更多
2025-02-26
Peter Su
什麼是長大? 有人說,是經驗的累績,有人說,是枕邊的頭髮,有人說,是離家的窗景。 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長大,是一段學會和自己妥協的過程。
閱讀更多
2025-02-26
克雷‧勞特雷奇
一想到我們所愛的人都會死去,便會令人對生命感到焦慮和悲傷。除了短暫的生命,我們還希望有些事物長遠存在,包括我們所愛的人。在所愛之人離世後,我們自然想以某種方式繼續維持他們的存在感,比如保留他們遺留下來的事物,以此保持連結感。
閱讀更多
2025-02-26
徐采薇
今年正式擠身百年企業的黑松,連兩年營收突破百億元,迎來業績與品牌發展的雙重突破。董事長張斌堂強調,接下來將更致力於永續經營;而如何穩固基業也成必須面對的關鍵課題。
閱讀更多
2025-02-25
數位內容部整理
心臟外科名醫朱樹勳週二(2/25)上午9時辭世,享壽87歲,亞東醫院發出聲明證實正安排治喪事宜追思儀式,資訊確認後將另行通知。朱樹勳1964年畢業於台大醫學院後即服務於台大醫院,專長於心臟外科手術,曾教導過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1974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他為台灣心臟手術創下多筆紀錄,包括1973年完成臺灣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975年完成臺灣第一例主動脈內幫浦救人、1985年完成臺灣第一例利用人體的瓣膜置換到心臟裡。1987年完成臺灣第一例同位心臟移植、1989年完成臺灣第一例異位心臟移植,他並於2005年11月榮獲「第16屆國家品質個人獎」,2020年獲得台灣醫療奉獻獎。
閱讀更多
2025-02-25
丁菱娟
宮崎駿曾說過:「請記得那些對你好的人,因為他本可以不這樣。」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在現代社會裡,我經常看到有些人理所當然地接受來自他人或長輩的幫助與照顧,卻不曾表達感激之情。
閱讀更多
2025-02-25
克雷‧勞特雷奇
拜科技進步之賜,人際間的往來更加頻繁,但疏離感卻益加嚴重。在二〇一八年,英國首相梅伊任命了「孤獨部長」(Minister of Loneliness)來專責處理人民的心理健康問題。
閱讀更多
2025-02-25
克雷‧勞特雷奇
懷舊幫助我們恢復社交生活。我研究了懷舊心理學二十多年,但直到最近幾年才恍然大悟,懷舊與未來密切相關。想當然耳,懷舊會帶我們回到美好的往日時光。但研究顯示出,每次重返往日時光,都是在為未來的旅程在打包行李。過去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地,而是未來旅程的補給站。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